最近發現臉上有斑真的會讓人很困擾,特別是夏天太陽大的時候,那些斑點看起來更明顯了。很多台灣女生都有這個煩惱,畢竟我們的氣候又濕又熱,紫外線也強,一不小心就會長出曬斑或雀斑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到底這些斑是怎麼來的,還有平常要怎麼照顧才能讓它們不要越來越嚴重。
說到斑點的種類,其實有很多種,最常見的就是曬斑和肝斑。曬斑通常比較淺,形狀不規則,主要是因為沒做好防曬;肝斑則是對稱分布在兩頰,顏色比較深,跟荷爾蒙變化有關。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幫大家快速分辨:
斑點類型 | 顏色深淺 | 分布位置 | 主要成因 |
---|---|---|---|
曬斑 | 淺褐色 | 臉頰、額頭 | 紫外線傷害 |
肝斑 | 深褐色 | 兩頰對稱 | 荷爾蒙變化 |
雀斑 | 淺棕色 | 鼻樑、臉頰 | 遺傳因素 |
平常保養真的很重要,特別是防曬一定要做好。台灣的太陽真的很毒,就算陰天也要擦防曬乳,SPF至少要30以上。我自己是隨身都會帶一瓶小罐的防曬,中午補擦一次,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斑點變多。另外,晚上洗完臉後可以用一些含有維他命C或熊果素的精華液,這些成分對淡化斑點都蠻有幫助的。
除了外在保養,生活習慣也有很大影響。熬夜、壓力大都會讓肝斑更嚴重,所以盡量要作息正常。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抗氧化食物,像是藍莓、番茄這些,對皮膚都很好。如果斑點已經很明顯,也可以考慮去醫美診所做雷射治療,不過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評估,不要隨便去小工作室做,風險很大。
有些人會問說化妝品能不能遮斑,當然可以,但要選對產品。建議先用橘色調的遮瑕膏中和褐色斑點,再上粉底會比較自然。不過這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法,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改善,讓皮膚自己變健康。
臉上突然冒出斑點真的讓人很困擾對吧?別擔心,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「臉上長斑怎麼辦?皮膚科醫師教你正確處理方式」。其實長斑的原因很多,除了大家熟知的紫外線傷害,熬夜、壓力大、荷爾蒙變化甚至錯誤保養方式都可能讓斑點找上門。先別急著買美白產品亂擦,搞清楚斑點類型才能對症下藥喔!
根據皮膚科醫師臨床經驗,台灣人最常見的斑點類型有這幾種:
斑點類型 | 特徵 | 好發族群 |
---|---|---|
曬斑 | 咖啡色、邊緣清晰 | 常曬太陽的戶外工作者 |
肝斑 | 灰褐色、片狀分布 | 30-50歲女性 |
雀斑 | 淺棕色、點狀散佈 | 白皮膚的年輕人 |
老人斑 | 凸起、深褐色 | 50歲以上長輩 |
最近門診遇到很多20幾歲的上班族,因為長期戴口罩又懶得擦防曬,結果顴骨位置冒出淡淡的褐斑,這種屬於「口罩斑」,算是曬斑的變種。醫師建議除了早晚要用含維他命C的精華液,中午補擦防曬乳特別重要,選擇SPF50+ PA++++的產品效果最好。如果是更頑固的肝斑,可能需要搭配口服傳明酸或雷射治療,但記得一定要找專業醫師評估。
很多人會問「那居家保養該怎麼做?」醫師強調清潔要溫和,避免過度去角質刺激皮膚。最近很紅的酸類保養要謹慎使用,像杏仁酸濃度建議從5%開始嘗試,每週2-3次就好。另外有個小秘訣是把美白精華放在冰箱冷藏,低溫能讓成分更穩定,擦起來也有鎮定效果。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,通常要堅持28天皮膚代謝週期才能看到明顯改善。
為什麼年紀越大臉上斑點越多?原來是這些原因。每次照鏡子發現斑點又變多,真的讓人很困擾對吧?其實這跟我們身體的變化有很大關係,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藏在皮膚底下的小秘密。
首先最關鍵的就是「黑色素代謝變慢」。年輕時皮膚新陳代謝快,黑色素容易隨角質層脫落。但隨著年齡增長,代謝速度下降,黑色素就容易堆積形成斑點。特別是常熬夜、壓力大的人,這個情況會更明顯。另外「紫外線累積傷害」也是主因,台灣陽光這麼強,年輕時沒做好防曬的後果,往往到30歲後才會慢慢浮現。
常見斑點類型 | 形成原因 | 好發年齡 |
---|---|---|
曬斑 | 紫外線長期曝曬 | 30歲以上 |
肝斑 | 荷爾蒙變化+日曬 | 35-50歲女性 |
老人斑 | 皮膚老化+代謝差 | 50歲以上 |
再來要講「荷爾蒙變化」,特別是女性在懷孕、更年期時特別容易長肝斑。我阿姨就是這樣,生完二胎後臉頰突然冒出大片褐色斑點,擦什麼保養品都沒用。還有「膠原蛋白流失」也會讓斑點更明顯,因為皮膚變薄了,底下的色素沉澱就更容易被看到。
最後不得不提「生活習慣」的影響。常吃油炸、愛喝手搖飲、抽菸喝酒的人,斑點通常會比同齡人更多。這些習慣會讓身體產生更多自由基,加速皮膚老化。我同事就是個活生生例子,每天兩杯全糖珍奶,35歲臉上的斑點已經多到要用遮瑕膏才敢出門了。
什麼時候最容易長斑?夏季防曬要特別注意
最近天氣熱到爆,走在路上都快被曬成黑炭了!大家知道嗎?其實7-9月是長斑高峰期,因為紫外線強到嚇人,隨便曬個10分鐘就可能讓黑色素大暴走。特別是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,太陽毒到連防曬乳都在哀嚎,這時候如果沒做好防護,斑點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,超可怕的啦!
說到防曬,很多人以為擦一次就夠了,其實大錯特錯!像我之前去墾丁玩,每兩小時補擦還是曬出小雀斑。後來問皮膚科醫生才知道,流汗、游泳、擦臉都會讓防曬效果打折。現在我都隨身帶小瓶裝,看到陽光強就趕快補,連騎ubike等紅燈都要躲樹蔭下,真的不能鐵齒啊~
紫外線強度 | 時間段 | 建議防護措施 |
---|---|---|
極強 | 10:00-15:00 | 避免外出,必要時穿防曬衣+帽子 |
強 | 08:00-10:00 | SPF50+防曬乳每2小時補擦 |
中 | 15:00-17:00 | SPF30以上防曬+陽傘 |
弱 | 日出日落前後 | 基本防曬即可 |
其實除了擦防曬,飲食也很重要耶!我阿姨是美容師,她說夏天要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,像芭樂、奇異果這些,可以幫助皮膚對抗自由基。我自己還會喝檸檬水,但記得要晚上喝,不然反而會變黑喔!還有啊,最近很紅的防曬噴霧其實沒想像中好用,噴不均勻的話還是會曬傷,最好先噴在手上再塗開比較保險。
說到曬傷,前陣子我朋友去衝浪沒補防曬,整個背紅到像煮熟的蝦子,後來還脫皮超痛。醫生說這種時候要趕快冰敷,擦蘆薈膠鎮定,千萬不能手賤去撕皮,不然會留疤變得更難看。現在他學乖了,買了衝浪專用的防曬泥,雖然白白一坨很像粉筆灰,但真的比較不會被海浪沖掉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