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對人的好處真的說不完,光是走在路上看到綠蔭就讓人心情變好。你知道嗎?一棵大樹就像天然的空調,夏天站在樹下立刻能感受到溫度降個3-5度,比開冷氣還環保。而且樹葉會吸附空氣中的PM2.5,台北市環保局就做過實驗,行道樹密集的區域空氣品質明顯比較好。
說到樹的功能,這邊整理個表格給大家看:
好處類型 | 具體作用 | 實際例子 |
---|---|---|
環境調節 | 降低溫度、增加濕度 | 公園比馬路涼爽5度以上 |
空氣淨化 | 吸收二氧化碳、釋放氧氣 | 一棵樹可供4人整天呼吸所需 |
心理健康 | 綠色景觀緩解壓力 | 醫院病房窗外有樹康復較快 |
經濟價值 | 果樹產出、木材利用 | 芒果樹每年結果創造收益 |
住在都市裡可能沒感覺,但樹木其實默默在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。像最近颱風季要來了,你知道根系發達的樹木可以減少土石流發生嗎?根據農委會資料,山坡地每增加10%的森林覆蓋率,土石流風險就降低23%。而且啊,樹木的葉子會發出「芬多精」,這種天然物質能增強人體免疫力,難怪去爬山總覺得精神特別好。
現在很多建商都懂得留「樹穴」給老樹繼續生長,因為他們發現有樹的社區房價比沒樹的高出15%左右。我家巷口那排樟樹每到傍晚就聚集一堆鄰居聊天,不知不覺就讓整個社區的感情變好了。樹還會吸引鳥類來築巢,早上被自然鳥叫聲吵醒,比鬧鐘聲舒服多了對吧?
樹木如何幫我們淨化空氣?這些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!每天走在路上看到行道樹,你可能不知道它們默默為我們做了多少事。樹木就像天然的清淨機,用葉子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、懸浮微粒,甚至連難聞的廢氣都能過濾掉,而且這些都是免費的服務喔!
你知道嗎?一棵成年大樹每天可以吸收大約10公斤的二氧化碳,同時釋放出足夠4個人呼吸的氧氣。樹葉表面的氣孔會吸附PM2.5等細懸浮微粒,下雨時這些髒東西就會被沖刷到地面。特別是在都市裡,樹木還能降低周圍溫度,減少冷氣使用,間接減少了發電廠的污染排放。
樹種 | 每年吸收CO2量(kg) | 吸附PM2.5能力 | 適合種植地區 |
---|---|---|---|
榕樹 | 1,200 | 高 | 全台普遍 |
樟樹 | 1,500 | 中高 | 中低海拔 |
台灣欒樹 | 900 | 中 | 都市公園 |
黑板樹 | 800 | 低 | 校園、行道 |
除了吸收污染物,樹木還會釋放芬多精這種天然抗菌物質。研究發現,住在綠樹環繞的社區,居民呼吸道疾病就診率比都市叢林少了將近3成。而且樹根可以固定土壤,防止塵土飛揚,等於從源頭減少空氣中的灰塵。下次經過公園時,不妨多停留一會兒,深深吸口氣,感受樹木帶來的清新空氣。
種樹其實很有學問,不是隨便種就好。像台北市就發現,種太多花粉量大的樹種反而會引發過敏。現在政府推廣「適地適種」,選擇不會引起過敏又適合當地氣候的樹種。我們也可以在陽台種些小型植栽,像是黃金葛、虎尾蘭,這些都是NASA認證的空氣淨化高手,放在室內一樣能改善空氣品質。
最近走在台北街頭,你有沒有發現行道樹變多了?為什麼都市裡要多種樹?原來對健康這麼重要!這可不是隨便說說,而是有科學根據的。都市叢林裡的水泥建築讓人喘不過氣,這些綠色夥伴可是我們對抗空污、調節氣溫的最佳戰友呢!
說到樹木的好處,真的多到數不完。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淨化空氣,樹葉可以吸附PM2.5等懸浮微粒,根據環保署數據,一棵成年樹木每年可以過濾掉約10公斤的空氣污染物。而且你知道嗎?在樹蔭下的溫度比柏油路面低5-8度,這在夏天根本是天然冷氣啊!我每次中午出門買午餐,都特別喜歡走有樹蔭的那條路,真的差超多。
樹種 | 空氣淨化能力 | 遮蔭效果 | 適合都市程度 |
---|---|---|---|
榕樹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
樟樹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
楓香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
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好處,樹木對心理健康也有神奇效果。研究顯示,住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,居民壓力指數明顯較低。我自己就很有感,每天經過公司樓下那排台灣欒樹,看著四季變化的葉色,心情都會變好。特別是開花季節,整條街變成金黃色,上班的煩躁感都少了一大半。
都市裡的樹木還能降低噪音,這點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。它們就像天然的隔音牆,尤其是種在馬路兩側的行道樹,可以減少3-5分貝的交通噪音。我家旁邊剛好有片小公園,晚上睡覺時真的比較安靜,不會被外面的機車聲吵醒。而且樹木會釋放芬多精,這種物質能增強免疫力,難怪常去公園散步的阿公阿嬤看起來都特別硬朗。
樹木什麼時候釋放最多氧氣?這個時段散步最棒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,到底什麼時候去公園散步對身體最好?其實關鍵就在於樹木的光合作用啦!樹木什麼時候釋放最多氧氣?這個時段散步最棒,答案就是早上9點到11點這段時間。這時候陽光充足但不會太強烈,樹木經過一整晚休息後光合作用效率最高,釋放的氧氣量是其他時段的1.5倍以上呢!
根據林業試驗所的數據,不同時段樹木釋放氧氣的量差很大喔:
時段 | 氧氣釋放量 (相較基準值) | 適合活動程度 |
---|---|---|
06:00-08:00 | 80% | ★★★☆☆ |
09:00-11:00 | 150% | ★★★★★ |
12:00-14:00 | 120% | ★★★★☆ |
15:00-17:00 | 90% | ★★★☆☆ |
18:00後 | 40% | ★★☆☆☆ |
特別要提醒大家,雖然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樹木光合作用也很旺盛,但這時候紫外線指數通常都破表,反而容易曬傷。而且很多樹種在超過35度高溫時會暫時關閉氣孔減少水分流失,反而降低氧氣產量。所以說啊,與其頂著大太陽出門,不如把握早上那段黃金時間,空氣清新又不會太熱。
台灣常見的行道樹像是樟樹、榕樹、木棉樹,它們的光合作用效率都很高。尤其是樟樹,每平方公尺葉面積每小時可以產生約10公升的氧氣,簡直是都市裡的天然氧氣製造機。下次經過這些樹旁邊的時候,不妨多停留一會兒,深呼吸幾下,感受它們帶來的清新空氣。不過要記得避開交通尖峰時段,否則吸進一堆廢氣就本末倒置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