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捷足先登 意思」其實就是形容動作快的人先搶到機會,就像玩遊戲搶登入一樣,手速快的人總是能先佔到好位置。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史記》,講的是打仗時跑得快的士兵先登上城牆,現在我們常用來形容搶先一步達成目標的情況。
說到搶先機,現代人最有感的莫過於線上遊戲的搶登大戰了。特別是像Steam這種熱門平台,每次有限時特價或新遊戲上市,玩家們簡直就是「捷足先登」的最佳示範。記得有次《電馭叛客2077》剛上市時,伺服器直接被擠爆,那些早早守在電腦前的玩家真的詮釋了什麼叫「先搶先贏」。
情境 | 捷足先登的表現 |
---|---|
搶購限量商品 | 凌晨就開始排隊 |
搶演唱會門票 | 開賣前狂刷頁面 |
遊戲特賣活動 | 設定鬧鐘準時下單 |
搶實習機會 | 第一時間投遞履歷 |
這種搶先精神在台灣特別常見,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、iPhone新機預購,都能看到「捷足先登」的瘋狂場面。我朋友阿明就是箇中高手,他總說: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但更是留給手腳快的人。」這句話根本就是現代版「捷足先登」的最佳註解。
在職場上也一樣,有時候同個職缺幾十個人應徵,主管通常會優先考慮最早來面試的那幾個。這不是偏心,而是主動積極的態度本來就是加分項。就像玩遊戲打副本,輸出高的DPS總是能先搶到好裝備,現實生活中「跑得快」的人往往也比較容易吃到甜頭。
文章內容目錄
捷足先登到底是什麼意思?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成語
大家應該都聽過「捷足先登」這個成語吧?但你真的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?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實用的成語,保證3分鐘內讓你完全搞懂!其實這個成語超級生活化,就像我們平常搶限量商品、搶演唱會門票那樣,都是「捷足先登」的實際例子啦~
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史記》,字面上的意思就是「腳步快的人先到達」。但現在我們用得更廣泛,只要是「動作快的人先得到機會或好處」都可以用。比如說公司有個升遷機會,那個最早準備好資料、最先跟主管表達意願的同事,就是「捷足先登」的最佳示範!
情境 | 捷足先登的表現 |
---|---|
搶限量球鞋 | 第一個排隊的人買到最後一雙 |
租房子 | 最早看房的人順利簽約 |
追女生 | 最先展開追求的男生獲得芳心 |
講到這裡,你一定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「捷足先登」的例子。像是早餐店最後一份蛋餅被前面的客人買走、熱門餐廳的訂位被秒殺,這些都是因為有人動作比你快啊!所以說,這個成語真的不只是書本上的東西,根本就是我們日常的寫照。
有趣的是,這個成語在職場上特別常用。主管常常會說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」,其實就是在暗示大家要「捷足先登」啦!畢竟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,慢一步可能就什麼都沒有了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雖然動作快很重要,但也要注意品質,可不要為了搶快而隨便敷衍喔~
什麼時候用『捷足先登』最貼切?時機解析這個問題,其實跟台灣人搶限量商品、排隊美食的日常超有關!這個成語專門用來形容「比別人快一步搶到好康」的狀況,但具體哪些場合用起來最傳神?讓我們來看看幾個生活化例子。
首先在職場上,當同事們還在猶豫要不要接新專案時,你已經主動舉手爭取,主管笑著說:「又是你捷足先登啦!」這種搶得先機的場景就超適合。或是朋友間約吃飯,有人提前到場佔到位子,大家也會開玩笑說:「你也太會捷足先登了吧!」
情境類型 | 具體例子 | 使用時機 |
---|---|---|
職場競爭 | 搶先提交企劃案 | 同事還在討論時你已行動 |
限量商品 | 排到最後一盒草莓大福 | 後面客人哀嚎「又被捷足先登」 |
租房買房 | 比別人早一天簽約 | 仲介說「這位客戶手腳真快」 |
另外像是搶演唱會門票這種拚手速的時刻,當你成功結帳而朋友網頁還在轉圈圈,那句「我捷足先登啦」根本是勝利的炫耀!不過要注意,這個成語通常帶點輕鬆幽默的語氣,如果是正式場合或嚴肅競爭,可能改用「搶得先機」會更恰當。
生活中處處都是捷足先登的戰場啊!從早餐店最後一份蛋餅,到百貨公司週年慶特價品,台灣人對這種「快狠準」的場面實在太熟悉了。下次看到有人動作特別快,不妨用這個成語來稱讚(或調侃)一下,保證接地氣!
為什麼説捷足先登是職場必備技能?過來人經驗談
在台灣職場打滾這麼多年,真的深刻體會到「先搶先贏」這個道理。以前剛出社會時總覺得慢慢來比較快,結果眼睜睜看著同事搶走好案子、升遷機會,才發現職場根本就是比誰動作快啊!特別是現在競爭這麼激烈,連中午吃個便當都要搶位子了,更何況是工作上的機會?
捷足先登的實際案例對比表格
情境 | 主動出擊的結果 | 被動等待的結果 |
---|---|---|
新專案機會 | 拿到主導權+表現舞台 | 被分配到邊緣工作 |
年度調薪 | 提前準備資料爭取更高幅度 | 等主管通知通常只有基本調幅 |
客戶開發 | 先聯繫建立關係拿下訂單 | 等客戶上門時已被競爭對手簽走 |
內部培訓名額 | 搶到稀缺的進修資源 | 候補等到天荒地老 |
我自己就吃過悶虧,記得有次公司要派人去日本受訓,明明條件都符合卻想說「等主管安排」,結果名額被隔壁部門的同事當天就直接衝去人資部卡位。後來發現啊,在職場上「不好意思」這三個字最要不得,該衝的時候就要像搶演唱會門票一樣拚手速。
現在帶新人時都會特別提醒,看到機會要像餓虎撲食一樣快狠準。比如說收到客戶詢價的mail,就算半夜也要立刻回;知道公司要開新部門,馬上準備轉調申請書。台灣職場生態就是這樣,有時候慢個5分鐘,煮熟的鴨子就飛啦!而且先佔到位子的人往往能掌握更多話語權,後面的人要追趕就得花加倍力氣。
(註:雖然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實際內容仍保持台灣用語習慣,如「吃過悶虧」、「衝去卡位」等典型台式表達,並避免港式用詞如「蝕底」「搶閘」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