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台灣店家都開始重視國際化,特別係開店嘅時候都會諗到要取個好記又有意義嘅「店名 英文」。呢個真係好重要,因為唔單止要讓外國客人容易記住,仲要符合品牌形象同埋在地特色。我哋可以睇吓美國嘅Lowe’s同Home Depot呢啲大型連鎖店,佢哋嘅店名英文就簡單直接,讓人一睇就知係賣乜嘢。
講到取英文店名,其實有幾個重點要注意。首先,個名最好同中文店名有啲關聯,唔好完全冇關係。例如台灣出名嘅「鼎泰豐」,英文就係Din Tai Fung,用咗音譯但保留咗品牌辨識度。其次,要考慮到英文嘅發音同埋意思,千祈唔好取個容易讓人誤會或者難讀嘅名。
下面整理咗幾個台灣常見嘅店名中英文對照,俾大家參考吓:
中文店名 | 英文店名 | 行業類別 |
---|---|---|
鼎泰豐 | Din Tai Fung | 餐飲 |
春水堂 | Chun Shui Tang | 茶飲 |
微熱山丘 | SunnyHills | 食品 |
誠品書店 | Eslite Bookstore | 書店 |
取英文店名仲要考慮到商標註冊嘅問題。有啲名可能好聽,但係已經被其他公司註冊咗,咁就唔可以用。建議大家可以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嘅網站查詢,或者搵專業嘅商標代理人幫忙。另外,而家好多台灣店家都會同時註冊中英文商標,咁樣先可以全面保護自己嘅品牌。
除咗商標問題,英文店名仲要考慮到網域名稱嘅可用性。如果你打算做網上生意,最好先查吓想要嘅英文店名.com或者.tw仲有冇得註冊。好似美國嘅Lowe’s咁,佢哋就用lowes.com做官方網站,簡單易記又方便客人搜尋。台灣嘅店家都可以參考呢種做法,取個好記又容易輸入嘅英文名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,英文店名最好避免用太長或者太複雜嘅字。好似美國嘅Best Buy咁,兩個字簡單明瞭,客人一眼就知係賣電子產品。台灣嘅店家都可以考慮用呢種簡潔有力嘅命名方式,特別係如果想打入國際市場嘅話,簡單嘅英文名會更容易被記住同傳播。
文章內容目錄
店名英文怎麼取?5個讓老外也記得住的小技巧
最近好多台灣店家都想進軍國際市場,但光是取個好記的英文店名就讓人頭痛到不行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的店名不僅好唸好記,還能讓外國客人一眼就記住!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發音要簡單」,台灣人常犯的錯誤就是直接用中文拼音,但像「X」開頭的字對老外來說根本是發音障礙賽。建議可以參考這張表格:
類型 | 好例子 | 雷區例子 | 原因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
食物類 | Boba Bliss | Xìngfú Chá | 拼音太難唸 |
文創類 | Pineapple Art | Zhìhuì Wénchu | 字義太抽象 |
服飾店 | TAIWAN TEE | Fúshì Zhuāng | 英文拼寫複雜 |
第二個技巧是「加入在地元素」,像我們台灣的芒果、珍珠奶茶都是國際知名的,直接把「Mango」或「Bubble」放進店名,外國人馬上就能聯想到台灣特色。比如說賣芒果冰的店取名叫「Mango Tango」,既押韻又好記,比硬翻成「Mango Ice」有趣多了。
第三點要注意「字數控制」,研究顯示人類短期記憶最多只能記住7個字節,所以像「The Best Taiwanese Tea House in Taipei」這種落落長的名字,保證客人轉頭就忘。反而像「Cha Express」這種簡潔有力的更容易被記住。
第四個秘訣是「玩諧音梗」,台灣人最愛這招啦!像是把「Thank you」改成「Tank U」給五金行用,或是「Sofa So Good」給家具店,這種幽默感老外也很買單。不過要注意文化差異,有些梗只有台灣人懂就尷尬了。
為什麼台灣小吃店都要取英文店名?在地老闆告訴你
最近走在台灣街頭,你是不是也發現越來越多小吃店開始用英文店名了?從「阿婆鐵蛋」變成「Grandma’s Iron Egg」、「廟口滷肉飯」變成「Temple Braised Pork Rice」,這些有趣的轉變背後其實藏著不少在地老闆的小心思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,看看這些老闆們到底是怎麼想的。
其實取英文店名不只是為了趕流行,很多老闆都有自己的實際考量。首先當然是為了吸引外國觀光客,台灣小吃這麼有名,用英文店名讓老外更容易辨識。再來就是年輕人的喜好,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覺得英文店名比較潮、有質感,老闆們當然要跟上時代。最後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,就是註冊商標時比較不容易跟別人撞名。
老闆考量點 | 實際好處 | 常見例子 |
---|---|---|
吸引外國客 | 增加國際能見度 | 士林夜市英文菜單 |
迎合年輕人 | 提升品牌形象 | 文青風咖啡廳 |
商標註冊 | 避免名稱重複 | 連鎖飲料店 |
說到這個,我前陣子才跟開鹽酥雞店的老闆阿明聊天,他說原本的店名「阿明鹽酥雞」在Google地圖上搜尋,跑出來十幾家同名的。後來改成「AMing Fried Chicken」之後,不僅外國客人變多了,連外送平台上的訂單都增加了三成。不過阿明也說,取英文名還是要考慮台灣人的接受度,像他就堅持在招牌上同時放中英文,這樣長輩們才看得懂。
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有些店家會把台灣特色直接音譯成英文。像是「蚵仔煎」變成「O-A-Jian」、「大腸包小腸」變成「Taiwan Sausage Wrap」,這種帶點台味的英文反而成為另類賣點。我認識的夜市攤販林阿姨就說,她的「Stinky Tofu」招牌常常吸引外國人來拍照打卡,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。
如何在Google地圖上新增英文店名?圖解教學
最近好多台灣店家都想吸引外國客人,但發現Google地圖上只有中文店名怎麼辦?別擔心,這篇就來教你怎麼自己新增英文店名,超簡單的啦!不管是小吃店、咖啡廳還是民宿,跟著步驟做就對啦~
首先打開你的Google地圖APP,記得要登入店家擁有者的帳號喔。找到你的店家頁面後,點選右上角的「建議修改」按鈕(就是那個長得像鉛筆的圖示)。這時候會跳出編輯頁面,往下滑就會看到「名稱」欄位,這裡就是可以新增英文名稱的地方啦!
操作步驟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
1. 點擊店家頁面 | 確認登入的是管理者帳號 |
2. 選擇「建議修改」 | 手機版在右上角,電腦版在左側 |
3. 找到「名稱」欄位 | 原有中文名稱不要動到喔 |
4. 新增英文名稱 | 建議用「中文名 (English Name)」格式 |
5. 提交修改 | Google審核通常要2-3天 |
輸入英文店名時有個小技巧,建議用括號把英文包起來,像是「阿婆鐵蛋 (Grandma’s Iron Egg)」這樣,既保留原本的中文名稱,又能讓外國人看得懂。記得英文名稱要符合實際營業登記的名稱,亂取可能會被Google打回票喔!
提交後通常2-3個工作天就會審核完成,期間可以到「你的貢獻」裡查看進度。如果被退件也不要緊張,可能是格式不對或名稱有爭議,修改後重新提交就好。有些店家會遇到找不到編輯選項的情況,這時候可能是權限問題,建議先用電腦版網頁試試看,或是檢查帳號是否有管理該店家的權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