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問我「屬」嘅簡體字點寫,其實「屬」嘅簡體字係「属」,筆劃少咗好多,寫起嚟真係方便唔少。呢個字喺日常使用中好常見,特別係寫文件或者發訊息嗰陣,識得用簡體字真係可以節省唔少時間。下面同大家分享下「属」字嘅詳細資料,等大家用得更加得心應手。
「属」字嘅筆劃同繁體字「屬」相比真係簡單好多,總共得12劃,而繁體字要21劃。寫法係先寫左邊嘅「尸」字頭,再寫右邊嘅「禹」部。雖然簡化咗,但個字形依然保持到原本嘅神韻,唔會話完全認唔出。我整理咗個對照表,等大家睇得清楚啲:
項目 | 繁體字「屬」 | 簡體字「属」 |
---|---|---|
總筆劃數 | 21劃 | 12劃 |
部首 | 尸部 | 尸部 |
常見用法 | 屬於、家屬 | 属于、家属 |
講到「属」字嘅用法,其實同繁體字差唔多。好似「属于」咁,意思同「屬於」完全一樣,都係表示歸屬關係。而「家属」就係屋企人嘅意思,工作上填表格成日都會見到。仲有「金属」呢個詞,簡體寫做「金属」,同繁體只係第一個字唔同,第二個字「属」就一樣用簡體寫法。
成語方面,「属」字出現嘅機會就少啲,不過都有「属毛離裏」咁嘅講法,意思係形容關係密切。雖然簡體字系統入面,成語多數保持用繁體字,但平時書寫用簡體「属」字都冇問題。值得一提嘅係,簡體字「属」仲可以用嚟做姓氏,雖然比較少見,但確實有人姓呢個字。
最後提提大家,雖然學識用簡體字「属」好方便,但都要睇場合使用。如果係正式文件或者同長輩通信,可能用返繁體字「屬」會比較恰當。而家用電腦同手機打字都好方便,好多時輸入法都會自動轉換,所以最緊要係知道兩種寫法嘅分別,咁就唔會搞錯啦。
最近有網友在討論「屬的簡體字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常用寫法一次看懂」這個問題,其實這個字在兩岸的寫法差異蠻有趣的。台灣人習慣用「屬」這個繁體字,但在大陸簡體字系統中,這個字被簡化成「属」,筆畫少了很多,寫起來確實方便不少。不過很多台灣人第一次看到「属」這個寫法時,都會覺得有點陌生,畢竟我們從小學的就是繁體字系統。
說到「屬」這個字,在台灣日常生活中真的很常出現,像是「屬於」、「家屬」、「金屬」這些詞彙都很常用。有趣的是,雖然台灣沒有正式使用簡體字,但有些人在手寫時會不自覺把「屬」寫得比較簡略,特別是趕時間的時候。下面整理一個對照表,讓大家更清楚兩岸寫法的差異:
繁體字(台灣) | 簡體字(大陸) | 常見詞例 |
---|---|---|
屬 | 属 | 屬於、家屬 |
金屬 | 金属 | 金屬製品 |
附屬 | 附属 | 附屬學校 |
其實不只是「屬」這個字,很多漢字在簡體和繁體系統中都有對應的寫法。台灣雖然使用繁體字,但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,現在很多台灣人也慢慢能看懂常見的簡體字了。像「属」這種簡化方式,算是比較有規則性的,把右邊的「蜀」簡化成「寸」,這種簡化邏輯在大陸簡體字中還蠻常見的。
在台灣的正式文書和印刷品中,當然還是會使用標準的繁體「屬」字。不過現在網路時代,年輕一代接觸簡體字的機會變多,有些人會混用兩種寫法。特別是網路聊天或記筆記時,為了求快可能會寫得比較簡略,但考試或正式場合還是要注意用字規範。
為什麼簡體字把「屬」寫成這樣?演變過程大公開
大家有冇發現簡體字嘅「属」同繁體字嘅「屬」差好遠?其實呢個變化唔係隨便改嘅,而係有佢嘅歷史淵源同書寫邏輯。今日就同大家拆解下呢個字嘅演變過程,等你知道點解簡體字會變成而家咁樣。
首先要知道,「屬」字本身係個會意字,甲骨文時期已經有記載。原本嘅寫法係由「尸」(表示人)同「蜀」(表示連接)組成,意思係「依附、歸屬」。隨住時間演變,楷書定型成而家繁體字嘅樣式,筆畫多到嚇死人。但係民間書寫嗰陣,成日會為咗方便而簡化,特別係草書入面,早就出現過類似「属」嘅寫法。
時期 | 字形演變 | 特徵描述 |
---|---|---|
甲骨文 | 𧾷 | 象形文字,描繪人與物連接 |
小篆 | 屬 | 結構開始規範化 |
楷書(繁體) | 屬 | 筆畫複雜,共21畫 |
草書 | 近似「属」 | 連筆簡化,影響後世簡化方案 |
簡化字 | 属 | 官方定案,僅12畫 |
中共建政後推行文字改革,1956年公佈嘅《漢字簡化方案》就正式將「属」定為標準寫法。呢個簡化唔係亂嚟,主要參考咗幾個來源:首先係傳統草書嘅寫法,其次係民國時期已經流行嘅俗字,最後仲考慮到字形嘅區別度。雖然筆畫少咗成半,但基本結構保留咗「尸」字頭,下面用「禹」嘅變體代替原本複雜嘅部件,算係平衡咗識別度同書寫效率。
有趣嘅係,簡化過程仲考慮到同其他字嘅區分。比如「屬」簡化成「属」,就避免咗同「嘱」嘅簡化字「嘱」撞樣。呢種系統性思維係簡化字嘅重要原則,唔係逐個字亂改。不過都要講句,簡化後確實失去咗部分字形嘅表意功能,好似「蜀」部件嘅消失,令到個字同「蠶」等字嘅聯繫斷咗。
大家有冇諗過「什麼時候開始用「屬」這個簡體字?歷史小知識」呢?其實簡體字嘅演變過程真係好有趣,特別係「屬」字嘅簡化,背後仲有段古仔可以講下。
「屬」字嘅簡體寫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中國大陸推行嘅《漢字簡化方案》。不過有趣嘅係,呢種寫法其實唔係憑空創造,而係有歷史淵源嘅。根據學者研究,「属」嘅寫法喺民間已經流傳咗幾百年,特別係明清時期嘅手寫文獻入面經常出現。下面整理咗幾個關鍵時間點:
時期 | 重要事件 |
---|---|
明清時期 | 民間手寫開始出現「属」嘅簡寫 |
1935年 | 國民政府曾提出簡化方案(後廢止) |
1956年 | 正式納入《漢字簡化方案》 |
講到呢度要提下,其實台灣同香港一直保持用繁體「屬」字,所以可能好多人都唔知道簡體「属」嘅來歷。呢個字嘅簡化方式屬於「草書楷化」,即係將草書嘅連筆寫法變成楷書嘅固定字形。類似嘅例子仲有「東」變「东」、「車」變「车」等等。
有趣嘅係,雖然1956年先正式公布,但喺解放區同部分共產黨出版嘅刊物入面,早喺194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呢類簡化字。當時主要係為咗提高識字率同書寫效率,畢竟繁體字對工農兵群眾嚟講確實比較難學難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