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嘢最怕買錯尺寸,特別係網購嗰陣,尺寸分得好清楚真係好重要。而家好多品牌都會提供詳細嘅尺寸表,但係每個牌子嘅標準都有啲唔同,真係要睇清楚先好落單。好似買衫咁,同樣標示「L碼」,歐美品牌同亞洲品牌嘅實際尺寸可以差好遠,所以一定要對照返個別品牌提供嘅尺寸表。
以下係幾個常見服裝品牌嘅尺寸對照表,可以參考吓:
品牌 | 亞洲S碼(cm) | 歐美S碼(cm) | 亞洲L碼(cm) | 歐美L碼(cm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Uniqlo | 肩寬36 | – | 肩寬44 | – |
Zara | – | 胸圍88 | – | 胸圍104 |
H&M | 腰圍66 | 腰圍76 | 腰圍78 | 腰圍88 |
除咗衫褲之外,買鞋都係好容易中伏。有啲人以為自己著開某個碼數就實冇錯,但其實唔同品牌嘅鞋型設計都唔同。好似運動鞋同皮鞋就算標示同一個碼數,實際著落去嘅感覺可以差好遠。建議買鞋之前最好度清楚自己隻腳嘅實際長度同闊度,對照返品牌提供嘅尺寸表先決定買邊個碼。
而家好多網購平台都好貼心,會提供虛擬試著功能,等你可以預覽件衫著上身嘅效果。不過最穩陣都係自己度清楚身體各部位嘅尺寸,記低喺手機度,買嘢嗰陣就可以隨時對照。記住啊,尺寸分得越細緻,買錯嘢嘅機會就越低,慳返唔少退換貨嘅麻煩同運費。
文章內容目錄
尺寸分怎麼看?新手必學的測量小技巧
買衣服最怕尺寸不合,網購時更常遇到「這件到底該拿什麼size?」的困擾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測量方法,就能輕鬆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寸。首先準備一條軟尺,量測時保持自然站姿,不要刻意吸氣或憋氣,這樣量出來的數字才會準確。
最關鍵的三個部位是胸圍、腰圍和臀圍。量胸圍時要讓軟尺通過乳頭位置水平繞一圈;腰圍則是量腰部最細的地方(通常是肚臍上方);臀圍要量臀部最豐滿處。記得穿貼身衣物量測,避免外套或厚衣服影響數據。
部位 | 測量方式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胸圍 | 乳頭水平繞一圈 | 手臂自然下垂不要抬起 |
腰圍 | 肚臍上方最細處 | 不要刻意吸氣 |
臀圍 | 臀部最豐滿位置 | 雙腳併攏站直 |
肩寬 | 左肩骨到右肩骨 | 找朋友幫忙量更準確 |
除了基本三圍,買上衣時還要留意肩寬。從左肩骨凸起處量到右肩骨,這個數據對西裝外套或襯衫特別重要。如果自己量有困難,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,記得保持手臂自然下垂,不要聳肩。褲子的部分則要額外量大腿圍和褲長,尤其是網購牛仔褲時,褲長經常是決定合不合身的關鍵。
不同品牌的尺寸表可能略有差異,建議每次購買新店家時都先對照他們的尺寸指南。有些品牌會提供「亞洲版」或「歐美版」的區分,通常亞洲版剪裁比較適合台灣人的身形。另外也要注意彈性材質的衣服可能有1-2公分的誤差空間,如果是沒有彈性的布料就要更精準對照尺寸。
買衣服尺寸分不清?這篇教你快速判斷
每次網購買衣服最怕尺寸不合對吧?明明看數字都差不多,怎麼穿起來差這麼多!今天就用台灣人最熟悉的實體店經驗來教你怎麼抓準尺寸,不用再當退貨達人啦~首先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三圍數字,特別是胸圍、腰圍和臀圍這三個關鍵,建議直接拿布尺量最準,不要用牛仔褲標示的尺寸來猜,因為每家版型真的差很多!
常見尺寸對照表(單位:公分)
台灣尺寸 | 胸圍 | 腰圍 | 臀圍 | 適合身高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 | 82-86 | 62-66 | 86-90 | 155-165 |
M | 87-91 | 67-71 | 91-95 | 160-170 |
L | 92-96 | 72-76 | 96-100 | 165-175 |
XL | 97-101 | 77-81 | 101-105 | 170-180 |
要注意的是,這個表格是給一般標準版型參考用,如果是韓版衣服建議拿大一號,歐美品牌可能要拿小一號。像Uniqlo的UT系列就偏合身,女生穿可以考慮拿比平常大一個尺寸比較舒服。另外肩膀寬度也很重要,特別是男生買襯衫時,如果肩線掉到手臂上就會整個沒精神,建議量從左肩骨到右肩骨的直線距離。
褲子的部分更麻煩,除了腰圍還要看褲長和臀圍。現在很多網購頁面會提供平量尺寸,就是把衣服攤平量的數字,記得要把這個數字乘以2才是實際圍度喔!例如標示腰圍36cm,實際上是72cm左右。小技巧是把自己最合身的衣服拿出來平量對照,這樣最不容易出錯。女生買裙子要特別注意腰臀差,如果臀部比較有肉的話,寧願選彈性布料或稍微大一點的尺寸,不然坐下的時候會很痛苦啊~
為什麼網購總踩雷?尺寸分的秘密在這!每次看到網拍上的美衣就手滑下單,結果收到實品不是太大就是太小,真的超崩潰。其實問題就出在「尺寸標示」這個魔鬼細節上,今天就用台灣人最熟悉的購物經驗,來幫大家破解網購尺寸的迷思。
首先要注意的是,不同國家的尺寸標準差很大!台灣常用的「S/M/L」和日韓、歐美的對照完全不同。像日本尺寸通常比台灣小一號,歐美品牌則普遍偏大。建議大家養成先看「實際測量數據」的習慣,別只看標示的英文字母。這裡整理一個簡單對照表:
地區 | S號胸圍 | M號胸圍 | L號胸圍 |
---|---|---|---|
台灣 | 82-86cm | 88-92cm | 94-98cm |
日本 | 78-82cm | 84-88cm | 90-94cm |
歐美 | 86-91cm | 91-97cm | 97-103cm |
再來是版型問題,同樣標示M號的韓版上衣和歐美T恤,穿起來效果天差地遠。韓版喜歡做「oversize」所以尺寸會故意放大,但腰線可能很窄;歐美品牌則習慣標示「實際身材尺寸」。建議下單前一定要看商品頁面的「平量尺寸」和「模特兒身高體重」,最好拿件自己常穿的衣服來比對。
材質彈性也是關鍵!標註「彈性布料」的商品通常容錯空間較大,但如果是牛仔褲或西裝外套這種硬挺材質,差1公分可能就穿不下。有些賣家會特別註明「建議比平常拿大一號」這種提示千萬別忽略。記得把平常穿衣的習慣也考慮進去,喜歡合身還是寬鬆感都會影響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