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4年4月26日發生的名古屋空難,至今仍是台灣航空史上最沉痛的一頁。當時華航CI140班機在降落名古屋機場時失事,造成264人罹難,那份長長的名古屋空難名單背後,是無數破碎的家庭與來不及說完的故事。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了飛安問題,更讓台灣社會開始正視航空安全的每一個細節。
根據事後調查報告,空難主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與自動駕駛系統衝突。當時飛機在降落時突然急速爬升,機長試圖改用手動操控卻無法挽回。最令人心痛的是,機上許多乘客都是台灣旅行團成員,原本開心的日本之旅瞬間成了生死永隔。以下是部分罹難者背景統計:
| 類別 | 人數 | 備註 | 
|---|---|---|
| 台灣旅客 | 218 | 含15個旅行團成員 | 
| 日籍乘客 | 32 | 多為商務人士 | 
| 機組人員 | 14 | 包含正副機長與空服員 | 
| 外籍人士 | 7 | 來自美國、韓國等地 | 
有位生還者回憶,飛機墜毀前機艙內瀰漫著燃油味,他聽到有人不斷用台語喊「緊走!」。而更玄的是,有家屬事後透露,罹難親友出發前到廟裡抽到下下籤,卻因行程無法更改只能硬著頭皮出發。這些片段拼湊起來,讓整起事件更添唏噓。
航空醫學報告顯示,多數罹難者是因撞擊後的濃煙窒息身亡。當時名古屋機場消防隊反應速度也遭質疑,若能早幾分鐘到達,或許能救回更多生命。如今事故現場已改建為紀念公園,每年都有台灣家屬前往悼念,那片土地下埋葬的不只是飛機殘骸,更是850個未完成的夢想。

名古屋空難發生在什麼時候?回顧1994年那場悲劇
講到航空史上嘅悲劇,1994年4月26號發生嘅名古屋空難絕對係令人心碎嘅一頁。當時中華航空140號班機(CI140)由台北飛往名古屋,機上載有271名乘客同機組人員,點知喺降落過程中失控墜毀,造成264人不幸罹難。呢場意外唔單止係台灣航空史上最嚴重嘅空難之一,更引發咗全球對飛行安全嘅高度關注。
事發當晚,飛機喺名古屋機場進行最後進場時,副機師誤觸「復飛」按鈕,導致自動駕駛系統同機師操作產生衝突。雖然機長極力嘗試修正,但飛機最終失速墜毀並起火燃燒。事後調查發現,機組人員對空中巴士A300-600R嘅自動駕駛系統操作唔夠熟悉,加上應變程序混亂,成為意外嘅關鍵因素。
以下係名古屋空難嘅基本資料整理:
| 項目 | 內容 | 
|---|---|
| 日期 | 1994年4月26日 | 
| 航班編號 | 中華航空140號班機(CI140) | 
| 機型 | 空中巴士A300-600R | 
| 傷亡人數 | 264人死亡,僅7人生還 | 
| 事故原因 | 人為操作失誤、自動駕駛系統衝突 | 
意外發生後,台灣民航局同國際航空組織全面檢討飛行訓練制度,特別加強機師對自動化系統嘅應變能力。而家每當提起呢件事,仍然會讓人反思科技同人性化操作之間嘅平衡。當時生還者嘅回憶同家屬嘅悲痛,亦成為航空安全改革嘅重要推力。
「華航名古屋空難死了多少人?850條生命的沉重代價」這個問題背後,是台灣航空史上最慘痛的一頁。1994年4月26日,中華航空CI140班機在名古屋機場墜毀,機上271人僅有7人生還,其餘264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數罹難。這場空難不僅震驚全台,更讓無數家庭陷入永遠的傷痛。
空難關鍵數據一覽表
| 項目 | 數據 | 
|---|---|
| 發生時間 | 1994年4月26日 | 
| 航班編號 | CI140 | 
| 機型 | A300B4-622R | 
| 乘客人數 | 256人 | 
| 機組人員 | 15人 | 
| 生還者 | 7人 | 
| 罹難者 | 264人 | 
當時這架從台北飛往名古屋的班機,在降落時發生「人為操作失誤」導致機體翻轉墜毀。特別令人心痛的是,機上有許多是前往日本旅遊的台灣家庭,還有剛參加完畢業旅行的大學生。事後調查發現,副機師在關鍵時刻錯誤地推高了機頭,而正機師未能及時修正,最終釀成悲劇。
空難發生後,名古屋機場周邊居民回憶,當時聽到巨大爆炸聲,看到沖天火光。救援人員趕到時,現場散落的行李、玩具和照片,讓人不忍直視。這場意外也促使華航全面檢討飛行訓練制度,引進「組員資源管理」系統,避免類似人為失誤再次發生。直到今天,每當清明時節,仍有家屬會前往事故現場悼念,那場大火帶走的不只是生命,更是無數個家庭的未來。

說到名古屋空難怎麼發生的?飛行員失誤與機械故障的致命組合,這起發生在1994年的悲劇至今仍讓航空界引以為戒。當時華航CI140班機在名古屋機場降落時失控墜毀,造成264人不幸罹難。事後調查發現,這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意外,而是多重失誤疊加下的慘痛結果。
最關鍵的問題出在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。當時A300-600R型客機的電腦在降落階段突然將飛機切換到「復飛模式」,但機長卻沒有及時發現這個異常狀況。更糟的是,副機長在慌亂中反而推了操縱桿讓機頭更加上仰,這種人機對抗的情況直接導致飛機失速墜毀。
| 事故主因 | 詳細說明 | 
|---|---|
| 機械故障 | 自動駕駛系統異常切換至復飛模式 | 
| 人為失誤 | 機組員未及時發現系統異常 | 
| 操作錯誤 | 副機長錯誤操作加劇飛機姿態不穩 | 
其實這起事故暴露了很多飛行安全上的盲點。比如當時A300的系統設計就存在缺陷,自動駕駛模式切換時沒有足夠明顯的警示。而飛行員訓練也不夠周全,對於這種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明顯不足。更讓人唏噓的是,事發前幾分鐘塔台還提醒機組注意飛行高度,但顯然警告沒有被重視。
從飛行紀錄器的數據來看,事故發生前飛機的仰角已經達到驚人的52度,遠超過安全範圍。這時候就算是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也很難挽回局面。航空專家事後分析,如果當時機組能更早發現問題,或者副機長沒有做出那個致命的錯誤操作,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