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目錄
飛揚穴
釋名
飛揚穴名源於其絡脈性質,如鳥兒展翅,向旁散佈。又稱「飛陽」(《靈樞‧經脈》)。
位置
飛揚穴位於小腿後方,由外腳踝向上七寸,在承山穴外下方一寸的凹陷處。
解剖
飛揚穴所及肌肉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。神經支配來自腓腸外側皮神經。血管供給來自脛後動脈。
操作
飛揚穴操作手法為直刺一至二寸,灸法為艾炷灸三至七壯,艾條温灸十分至十五分鐘。
功效
飛揚穴具有舒筋活絡、清利頭目之效。
古典記載
飛揚穴可治療頭暈目眩、腰背疼痛、痔瘡、肛門疼痛、癲狂、步履維艱、瘧疾、歷節風、小腿酸重、鼻衄、鼻塞、戰慄等症。
現代應用
現代醫學常以飛揚穴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腎炎、膀胱炎、坐骨神經痛、下肢癱瘓、痔瘡、眩暈等疾患。
配穴
- 目眩:飛揚穴配支正穴
- 癲狂吐舌:飛揚穴配太乙穴、滑肉門穴
- 高血壓:飛揚穴配豐隆穴
- 膀胱炎:飛揚穴配中極穴、陰陵泉穴、膀胱俞穴
附註
飛揚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絡穴,別走足少陰經。
特性 | 細節 |
---|---|
穴位類型 | 絡穴 |
經絡歸屬 | 足太陽膀胱經 |
位置 | 小腿後方,外腳踝向上七寸,承山穴外下方一寸 |
解剖 | 腓腸肌、比目魚肌、腓腸外側皮神經、脛後動脈 |
操作 | 直刺一至二寸,艾炷灸三至七壯,艾條温灸十分至十五分鐘 |
功效 | 舒筋活絡、清利頭目 |
古典記載 | 治療頭暈目眩、腰背疼痛、痔瘡、肛門疼痛、癲狂、步履維艱、瘧疾、歷節風、小腿酸重、鼻衄、鼻塞、戰慄等症 |
現代應用 |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腎炎、膀胱炎、坐骨神經痛、下肢癱瘓、痔瘡、眩暈等疾患 |
配穴 | 目眩:支正穴;癲狂吐舌:太乙穴、滑肉門穴;高血壓:豐隆穴;膀胱炎:中極穴、陰陵泉穴、膀胱俞穴 |
飛陽穴:舒緩頭痛、眼部不適的最佳穴位
飛陽穴,位於人體耳角上方的凹陷處,是一處重要的穴位,具有緩解頭痛、眼部不適,並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的作用。
飛陽穴的位置
飛陽穴位於耳角上方的凹陷處,也就是眉梢的外側約一橫指、髮際線內側約一橫指的位置。
飛陽穴的功效
飛陽穴具有以下功效:
功效 | 症狀 |
---|---|
緩解頭痛 | 偏頭痛、緊張性頭痛 |
改善眼部不適 | 眼乾、眼澀、視力模糊 |
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| 頭暈、頭重腳輕 |
緩解面部神經痛 | 三叉神經痛 |
改善耳鳴 | 耳鳴、耳痛 |
飛陽穴的取穴方法
取穴飛陽穴時,可採用以下步驟:
- 正坐或平躺,找到耳角上方的凹陷處。
- 用食指和中指沿著凹陷處向上推,約一橫指的位置即為飛陽穴。
按壓飛陽穴的注意事項
按壓飛陽穴時,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
- 力度要適中,以稍有酸脹感為宜。
- 時間不宜過長,每次按壓約 2-3 分鐘。
- 如果出現疼痛或不適,應立即停止按壓。
穴位配伍
飛陽穴常與以下穴位配合使用,以增強其功效:
- 太陽穴:位於眉梢外側約一橫指處。
- 印堂穴:位於兩眉之間。
- 攢竹穴:位於眉頭內側。
- 承光穴:位於鼻翼兩側的邊緣處。
相關穴位圖
穴位 | 位置 |
---|---|
飛陽穴 | 眉梢外側約一橫指,髮際線內側約一橫指的位置。 |
太陽穴 | 眉梢外側約一橫指處。 |
印堂穴 | 兩眉之間。 |
攢竹穴 | 眉頭內側。 |
承光穴 | 鼻翼兩側的邊緣處。 |
附圖:飛陽穴相關穴位圖
延伸閲讀…
飛陽穴的位置、功效與作用、主治、刺灸法 – 醫學百科
飛揚穴| 足太陽膀胱經| 十二經絡 – 仁心中醫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