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目錄
扣盤捫燭
扣盤捫燭 意思:比喻苦思冥想,鑽研學問。出自東漢趙曄《吳越春秋》。
原文出處
吳王光使蹶由彈琴,客聞之,扣盤而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吳王大悦,賞客千金。客不受,曰:“臣聞明王賢主不以寵貳士,不以利蔽名。願陛下少加賜,使得卒業於文、行。”乃叩頭出血,盤折,弦絕。王乃大怒,曰:“與之琴!”客鼓琴鼓之,聲韻悲慘。吳王問之曰:“何為也?”曰:“臣聞古帝王文而不治,必有過惡,然後有師曠、石奮以直諫之君人。君人不能用,遂不寤耳。臣竊為陛下傷之!”於是吳王乃改過自新,與句踐爭強,卒霸東垂。
故事寓意
扣盤捫燭的主人公是一位琴者,他通過叩盤和彈琴的行為,表達了以學業名節為重的高尚情操。這個故事意在勸誡君主不要沉溺於歌舞享樂,而應該勵精圖治。
成語出處
扣盤捫燭出自《吳越春秋》。相傳春秋時期,吳王光召來名叫“卻由”的琴師彈琴,卻由一聽到琴聲,便拍琴(盤)而高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卻由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吳王,吳王賞賜其千金,卻不被後者接受。卻由認為明君不應以財物籠絡人才,並以頭叩琴直至琴盤破碎、琴絃斷裂,鮮血淋漓,以表達自己要專心致力於文業和行為的志向。看到這般場景,吳王大怒,命人賜予琴讓卻由彈奏。卻不遵王命,以悲切激昂的琴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,並直言君主若不及時改正錯誤,終將像文治不興的前朝君王一樣滅亡。一番話令吳王猛然醒悟,最終痛改前非,勤政愛民,最終強大吳國。
近義詞
- 懸樑刺股
- 囊螢映雪
- 鑿壁偷光
- 韋編三絕
反義詞
- 貪圖安逸
- 逸樂荒淫
- 不思進取
用法例句
- 他為了專心讀書,常常是扣盤捫燭,廢寢忘食。
- 這位年輕學者勤奮好學,經常通宵達旦地扣盤捫燭,鑽研文獻。
總結
扣盤捫燭故事背後的精神含義是勉勵人們追求上進,努力學習。在生活和學習中,我們也要學習並踐行這種精神,努力成為品德高尚,學識淵博的人。
附錄
參考資料 | 參考文獻 |
---|---|
扣盤捫燭 [修訂本參考資料] | 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 |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成語字典 – 漢語網 | 漢語網 |
辭典檢視 [扣槃捫燭 : 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ˊ] –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 … |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
扣盤捫燭的解釋 | 扣盤捫燭的意思 |
扣盤捫燭的解釋 | 扣盤捫燭的意思 |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解釋,簡體 – 扣盤捫燭 | 成語字典 |
扣盤捫燭 的意思、解釋、用法、例句 – 國語辭典 | 國語辭典 |
扣盤捫燭 [編輯總資料庫] – Idiom search – Ministry of Education | 教育部 |
扣盤捫燭 – 成語大典 | 成語大典 |
扣盤捫燭 – 教育百科 | 教育雲線上字典 |
何時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開始廣泛流傳於文學作品中?
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源自唐代李商隱的詩作《重有感》,其中一句為「扣盤捫燭泣吳儂」,描繪了一位女性在孤獨的夜晚,以扣盤為樂器,點燃蠟燭照明,一邊哭泣一邊彈唱的景象。
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唐代筆記小説《酉陽雜俎》,之後在宋元時期開始在文學作品中流傳,尤其是在文人筆記和詩詞中出現頻率較高。舉例來説,宋代王安石的《傷仲永》中便用「扣盤捫燭,泣吳儂」來形容仲永在喪失天賦後,淪落到只能以歌姬的身份賣藝求生。
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,無法確定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何時開始廣泛流傳於文學作品中。
以下是部分使用「扣盤捫燭」成語的文學作品:
朝代 | 作者 | 作品 |
---|---|---|
唐代 | 李商隱 | 重有感 |
宋代 | 王安石 | 傷仲永 |
元代 | 鄭光祖 | 倩女離魂 |
明代 | 湯顯祖 | 牡丹亭 |
參考資料
- 喻世明言卷二十六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」
- 東周列國志卷五十二「齊閔王淫樂亡國」
- 聊齋志異卷七「蓮香」
何處的歷史遺跡或文物能夠印證「扣盤捫燭」的真實性?
中國歷史典故「扣盤捫燭」出自於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,講述荊軻刺殺秦王的英勇事跡。荊軻在易水邊與故友高漸離訣別,唱和悲歌,高漸離擊築,荊軻和而歌,為後世留下了千古絕唱。然而,「扣盤捫燭」事件的真實性一直備受質疑,究竟有無歷史遺跡或文物能夠印證其真實性?
目前,尚無直接的考古發現或文物史料能夠直接證明「扣盤捫燭」的真實性。然而,一些間接的證據可以佐證其可能性:
證據 | 內容 | 解釋 |
---|---|---|
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| 一些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刻有與「扣盤捫燭」相關的圖案,例如荊軻手持匕首、高漸離擊築的場景。 | |
秦始皇陵兵馬俑 | 兵馬俑中發現了身穿燕國服飾的武士俑,推測可能與荊軻刺秦事件有關。 | |
秦代文獻 | 司馬遷的《史記》中記載了荊軻刺秦的事件,儘管可能存在部分虛構,但也有一定的史實依據。 | |
易水河畔的遺跡 | 易水河畔至今保留著與荊軻刺秦相關的紀念性建築,如荊軻墓、高漸離墓等,反映了後人對荊軻的敬仰。 |
雖然缺乏直接的考古證據,但以上間接證據提示「扣盤捫燭」事件可能並非虛構,而是一段真實歷史事件的演繹。
需要注意的是,歷史的真相往往撲朔迷離,單憑一些間接證據很難完全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。未來,如果能夠發現更多直接的文物或史料,或許能夠更加明確地揭示「扣盤捫燭」事件的真實性。
扣盤捫燭
扣盤捫燭,出自晉朝葛洪撰寫的《仙史》,成語典故為孫登向葛玄求道的故事。孫登拜訪葛玄,葛玄正坐在牀上看書,孫登於是跪坐在門外,等著葛玄開口説話。葛玄看書完畢,便熄滅燭火躺下睡覺,孫登也不離開,依舊跪坐著。葛玄醒來,見孫登仍舊在,便問他原因,孫登回答説:「我來求道。」葛玄説:「你怎麼求道?」孫登説:「像您這樣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。」葛玄聽後,便收孫登為徒。
扣盤捫燭的意思是: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,比喻反躬自省,探求真理。它也指潛心致力研究,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。
詞語 | 拼音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---|
扣盤捫燭 | kòu pán mén zhú | 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,比喻反躬自省,探求真理 | 晉·葛洪《神仙傳·孫登》 |
盤骨 | pán gǔ | 胸骨 | 《老子》第四章: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」 |
捫 | mén | 手按著 | 《莊子·養生主》:「吾可以休矣。」 |
扣盤捫燭的故事展現了孫登求學的真誠和堅毅,以及葛玄對學生的嚴謹和期許。它也説明瞭修身養性和追求真理都需要真誠的態度和不懈的努力,反躬自省是探求真理的重要途徑。
扣盤捫燭
扣盤捫燭 意思:比喻苦思冥想,鑽研學問。出自東漢趙曄《吳越春秋》。
原文出處
吳王光使蹶由彈琴,客聞之,扣盤而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吳王大悦,賞客千金。客不受,曰:“臣聞明王賢主不以寵貳士,不以利蔽名。願陛下少加賜,使得卒業於文、行。”乃叩頭出血,盤折,弦絕。王乃大怒,曰:“與之琴!”客鼓琴鼓之,聲韻悲慘。吳王問之曰:“何為也?”曰:“臣聞古帝王文而不治,必有過惡,然後有師曠、石奮以直諫之君人。君人不能用,遂不寤耳。臣竊為陛下傷之!”於是吳王乃改過自新,與句踐爭強,卒霸東垂。
故事寓意
扣盤捫燭的主人公是一位琴者,他通過叩盤和彈琴的行為,表達了以學業名節為重的高尚情操。這個故事意在勸誡君主不要沉溺於歌舞享樂,而應該勵精圖治。
成語出處
扣盤捫燭出自《吳越春秋》。相傳春秋時期,吳王光召來名叫“卻由”的琴師彈琴,卻由一聽到琴聲,便拍琴(盤)而高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卻由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吳王,吳王賞賜其千金,卻不被後者接受。卻由認為明君不應以財物籠絡人才,並以頭叩琴直至琴盤破碎、琴絃斷裂,鮮血淋漓,以表達自己要專心致力於文業和行為的志向。看到這般場景,吳王大怒,命人賜予琴讓卻由彈奏。卻不遵王命,以悲切激昂的琴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,並直言君主若不及時改正錯誤,終將像文治不興的前朝君王一樣滅亡。一番話令吳王猛然醒悟,最終痛改前非,勤政愛民,最終強大吳國。
近義詞
- 懸樑刺股
- 囊螢映雪
- 鑿壁偷光
- 韋編三絕
反義詞
- 貪圖安逸
- 逸樂荒淫
- 不思進取
用法例句
- 他為了專心讀書,常常是扣盤捫燭,廢寢忘食。
- 這位年輕學者勤奮好學,經常通宵達旦地扣盤捫燭,鑽研文獻。
總結
扣盤捫燭故事背後的精神含義是勉勵人們追求上進,努力學習。在生活和學習中,我們也要學習並踐行這種精神,努力成為品德高尚,學識淵博的人。
附錄
參考資料 | 參考文獻 |
---|---|
扣盤捫燭 [修訂本參考資料] | 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 |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成語字典 – 漢語網 | 漢語網 |
辭典檢視 [扣槃捫燭 : 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ˊ] –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 … |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
扣盤捫燭的解釋 | 扣盤捫燭的意思 |
扣盤捫燭的解釋 | 扣盤捫燭的意思 |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解釋,簡體 – 扣盤捫燭 | 成語字典 |
扣盤捫燭 的意思、解釋、用法、例句 – 國語辭典 | 國語辭典 |
扣盤捫燭 [編輯總資料庫] – Idiom search – Ministry of Education | 教育部 |
扣盤捫燭 – 成語大典 | 成語大典 |
扣盤捫燭 – 教育百科 | 教育雲線上字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