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裝修浴室的朋友一定對「豬三合」這個詞不陌生吧?這種結合洗手台、水龍頭與排水系統的設計,根本就是小空間的救星啊!台灣的浴室通常都不大,傳統分開安裝的設備真的很佔位置,豬三合就是把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,不僅省空間還超級方便。
先來看看豬三合跟傳統洗手台的差別:
比較項目 | 豬三合一體式 | 傳統分離式 |
---|---|---|
安裝難度 | 一次搞定超簡單 | 要分好幾次施工 |
空間利用 | 超級省位置 | 管線外露很佔空間 |
清潔方便度 | 無死角好擦拭 | 縫隙多容易卡垢 |
價格 | 中等價位 | 分開買可能更貴 |
說到實際使用體驗,豬三合最棒的就是那個一體成型的設計。以前洗手台下面總是有根醜醜的排水管,現在完全看不到啦!而且很多款式還會把儲物空間也設計進去,像我家那組下面就有個小抽屜,放些備用牙刷、洗面乳剛剛好。水龍頭的部分也很講究,有些高級款還能調節出水方式,要強力沖洗或是柔和出水都可以。
現在市面上豬三合的材質選擇也很多,從基本的不鏽鋼到高級的陶瓷都有。我個人推薦選表面有做防指紋處理的,不然台灣這種潮濕天氣,很容易留下水漬看起來髒髒的。尺寸方面就要特別注意了,雖然說是三合一,但各家廠商的規格都不太一樣,購買前一定要量好浴室的空間,尤其要注意門框會不會卡到。
豬三合是什麼?台灣傳統市場常見的豬肉部位解析,這可是婆婆媽媽們逛菜市場的必備知識啊!每次走到豬肉攤前,聽到老闆問「今天要買什麼部位?」總讓人猶豫半天。其實台灣傳統市場的豬肉分類超細緻,光是常見部位就有十幾種,每種適合的料理方式都不一樣,今天就來好好認識這些天天吃卻不一定叫得出名字的肉肉們。
先從最基礎的「豬三合」說起,這可不是什麼神秘組織,而是指豬肉攤上最常被一起販售的三個部位:前腿肉、後腿肉和五花肉。前腿肉因為運動量大,肉質較結實帶點筋,適合紅燒或燉湯;後腿肉油脂較少,常被拿來做絞肉或香腸;而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根本是台灣人的最愛,從滷肉飯到東坡肉都少不了它!
除了這三合之外,傳統市場還有很多寶藏部位值得認識:
部位名稱 | 特色 | 適合料理 |
---|---|---|
松阪肉 | 頸部珍貴部位,油花均勻 | 燒烤、快炒 |
老鼠肉 | 後腿內側,形狀像老鼠 | 滷味、涼拌 |
嘴邊肉 | 豬頰部位,帶膠質 | 黑白切、湯品 |
肝連 | 橫膈膜周邊肌肉 | 煮湯、熱炒 |
腰內肉 | 最嫩的里肌肉 | 炸豬排、煎烤 |
這些部位在傳統市場都很常見,價格也親民。像是嘴邊肉Q彈有嚼勁,加點薑絲煮湯超鮮甜;肝連肉帶點筋絡,切薄片炒蒜苗超級下飯。下次逛市場時不妨試試這些特別部位,保證讓家常菜立刻升級!記得早點去市場挑選,新鮮度差很多喔。
豬三合哪裡買?推薦台北5家新鮮豬肉攤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豬三合哪裡買?推薦台北5家新鮮豬肉攤」,其實台北巷弄裡藏著不少老字號肉攤,豬三合(肝連、嘴邊肉、松阪豬)這些部位要新鮮又便宜,真的得找對地方。今天就來分享我常去的5家攤販,這些都是在地人會默默排隊的好店,老闆切肉的手藝超熟練,還會教你怎麼煮最對味!
先說說南門市場的「金龍肉舖」,他們家的豬三合是很多餐廳主廚的愛用款,凌晨現宰直送,松阪豬油花分布超美,買回家簡單涮火鍋就很好吃。老闆阿明哥很熱情,第一次去買的話,他還會多送兩塊豬肝連給你試煮。
店家名稱 | 營業時間 | 推薦部位 | 特色 |
---|---|---|---|
金龍肉舖 | 06:00-13:00 | 松阪豬、嘴邊肉 | 餐廳等級肉質,可代切薄片 |
東門興記 | 05:30-12:30 | 肝連、豬頰肉 | 祖傳三代,當日溫體豬 |
濱江阿嬤肉攤 | 04:00-10:30 | 後腿肉、豬小排 | 批發價零售,CP值超高 |
永春黃昏肉攤 | 15:00-19:00 | 五花肉、豬心 | 傍晚現殺,適合下班採買 |
士東市場阿卿 | 07:00-14:00 | 里肌肉、豬尾巴 | 可客製分裝,服務超貼心 |
東門市場的「興記」是我私心最愛的攤位,他們家的肝連處理得超乾淨,完全沒有腥味,阿婆會用報紙包得好好的,還會叮嚀「回去先川燙過再炒薑絲」。早上五點半就開門,太晚去會買不到嘴邊肉,很多婆婆媽媽都是六點前就來卡位。
濱江市場的「阿嬤肉攤」雖然沒有華麗的招牌,但價格實在到不行!上次買三合組合才200塊,份量多到冰箱差點塞不下。阿嬤會用台語跟你說「少年欸,這塊尚青啦」,然後偷偷多塞一小塊豬油給你炒菜用。如果是要煮滷肉或燉湯,這裡絕對是首選。
永春市場的黃昏肉攤很特別,下午三點才開門,適合上班族下班順路買。老闆阿勇會把當天現殺的豬肉擺在攤位上,你可以直接指定要哪塊,他現場幫你剁好。我常買他們的五花肉,油脂層次分明,做刈包或控肉都超適合。記得週末要早點去,不然熱門部位很快就被搶光啦!
為什麼料理要用豬三合?老師傅不説的烹飪秘密,其實藏在台灣傳統市場的肉攤上。豬三合指的是豬背脂、豬板油和豬網油這三個部位,老一輩的總鋪師都知道,用這些部位來料理,香氣和口感就是特別不一樣。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聽到這個說法,但如果你去問那些做了幾十年台菜的師傅,他們一定會偷偷告訴你這個小撇步。
先來看看這三種油脂的特色:
部位 | 特色 | 常見用法 |
---|---|---|
豬背脂 | 香氣濃郁,熔點高 | 炒菜、滷肉、油蔥酥 |
豬板油 | 純白色,質地細緻 | 製作豬油、中式點心 |
豬網油 | 帶筋膜,遇熱會收縮包覆食材 | 包裹海鮮、內臟燒烤 |
豬背脂拿來爆香真的是無敵,特別是炒青菜的時候,那個香氣會讓整條巷子都知道你家在開火。記得小時候阿嬤總是用豬背脂先爆香紅蔥頭,那個味道到現在想起來都會流口水。豬板油則是做傳統豬油拌飯的靈魂,現在很多店家為了省成本都用一般沙拉油,但吃過真正用豬板油做的就知道差在哪裡。
豬網油可能比較少人用,但它真的是老師傅的祕密武器。像是做肝連或是包蚵仔燒烤的時候,用豬網油包裹住食材,烤的時候油脂會慢慢滲透進去,讓食材保持濕潤又多了層香氣。以前辦桌的時候,總鋪師都會特別交代要留這個部位,現在年輕廚師可能連看都沒看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