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農曆是庚午年,也就是馬年,這一年出生的人屬馬。說到農曆,台灣人從小到大都離不開這個傳統曆法,特別是過年、端午、中秋這些大節日,還有拜拜選日子,都是看農曆的。1990農曆對老一輩來說特別有感覺,因為那時候台灣經濟起飛,股市上萬點,整個社會充滿活力,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懷念。
說到1990農曆的節氣,這邊整理幾個重要的日子給大家參考:
節氣名稱 | 農曆日期 | 西曆日期(1990年) |
---|---|---|
立春 | 正月十一 | 2月4日 |
清明 | 三月廿一 | 4月5日 |
端午 | 五月初五 | 5月28日 |
中秋 | 八月十五 | 10月3日 |
冬至 | 十一月廿六 | 12月22日 |
那時候的農曆新年特別熱鬧,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、放鞭炮,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領紅包。記得1990年的春節假期從1月27日放到2月1日,整整六天,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過癮。而且那年剛好遇上台灣燈會第一屆在台北舉辦,整個城市張燈結綵,超級有年味。
農曆在台灣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,不只是節慶,連農作、漁業都要看農曆。1990年那時候,很多長輩還是習慣用農曆記生日,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這樣了。不過像我家阿嬤到現在都還是堅持用農曆過生日,每年日期都不一樣,常常要特別查才知道今年是哪一天。這種傳統習俗其實滿有意思的,把我們跟過去連結在一起。
說到1990農曆年的運勢,老一輩常說庚午年屬馬的人性格熱情開朗,做事積極,但要注意不要太衝動。那年的五行屬金,所以也叫金馬年。現在看這些傳統說法覺得很有趣,雖然不一定全信,但當作參考也無妨。台灣人就是這樣,現代生活中還是保留很多傳統文化的影子,農曆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1990年農曆生肖是什麼?屬馬的人性格解析,這個問題其實蠻多人問的,特別是剛認識新朋友的時候,常常會聊到生肖話題。1990年出生的人屬馬,農曆是庚午年,這一年出生的馬兒們通常都帶著火馬的特質,個性鮮明又充滿活力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馬寶寶們的性格特點。
屬馬的人天生就是行動派,想到什麼就會立刻去做,完全不會拖拖拉拉。他們做事很有衝勁,就像賽馬場上的駿馬一樣,總是跑在最前面。不過有時候也會因為太急而忽略細節,這點要特別注意。馬兒們的人緣通常都很好,因為他們很會說話,又懂得帶動氣氛,聚會時有他們在絕對不會冷場。
性格特質 | 具體表現 |
---|---|
熱情開朗 | 喜歡交朋友,到哪都能很快融入群體 |
獨立自主 | 不喜歡被束縛,做事有自己的節奏 |
急性子 | 想到就要馬上做,容易沒耐心等待 |
創意十足 | 腦中有很多點子,常常能想出特別的解決方法 |
屬馬的人在工作上表現很出色,因為他們很有領導能力,也敢於接受挑戰。不過要小心有時候會因為太過自信而聽不進別人的建議,這點可能會讓同事覺得有點難溝通。感情方面,馬兒們談戀愛時很浪漫,會製造很多驚喜給另一半,但他們也需要自己的空間,太黏的對象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壓力很大。
說到缺點,屬馬的人有時候會比較衝動,做決定前沒有想清楚,事後才來後悔。他們也不太喜歡被管,如果有人一直嘮叨或限制他們,馬兒可是會直接翻臉的。另外就是花錢比較隨性,看到喜歡的東西很容易就買下去,這點要特別注意理財規劃。
文章內容目錄
1990農曆年對照西元是幾年?快速查詢懶人包
每次翻農民曆或看老照片時,總會遇到要換算農曆和西元年份的問題吧?特別是1990這個年份,在台灣很多長輩還是習慣用農曆來記年紀事。其實1990年的農曆新年是從西元1990年1月27日開始的,所以嚴格來說,1990農曆年對應的西元年份要分兩個時段來看才準確。
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超實用的對照表,讓你一秒看懂1990農曆年跟西元的關係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農曆新年通常落在西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,所以會出現跨西曆年份的情況。像1990農曆年就橫跨了西元1990年1月到1991年2月這段時間。
農曆年份 | 對應西元日期區間 | 生肖 | 農曆新年日期 |
---|---|---|---|
庚午年 | 1990/1/27-1991/2/14 | 馬 | 1990年1月27日 |
己巳年 | 1989/2/6-1990/1/26 | 蛇 | 1989年2月6日 |
這個表格特別實用的地方在於,它能幫你分辨1990年1月出生的人到底屬蛇還是屬馬。比如說1990年1月1日出生的人其實還是屬蛇,要等到1月27日農曆新年後出生的才是屬馬。這種細節很多人常常會搞混,尤其是辦戶口或算命的時候特別容易出錯。
另外要提醒大家,農曆和西曆的轉換其實有更精確的算法,但對一般人來說記住這個對照表就夠用了。像是辦活動選日子、看老黃曆、或是幫長輩慶生,只要對照這個表格就能快速找到對應的年份。下次再遇到1990農曆年的問題,就不用再翻箱倒櫃找換算工具啦!
1990年農曆閏月怎麼算?台灣傳統曆法小知識
最近有朋友問到「1990年農曆閏月怎麼算?」這個問題,剛好來聊聊台灣人常用的傳統曆法小知識。農曆的閏月其實是為了調和陰曆與陽曆的時間差,讓節氣能夠對上季節變化。台灣傳統上使用的農曆,其實是「陰陽合曆」,既考慮月相變化,也兼顧太陽運行。
1990年那次閏月特別有意思,那年是閏五月。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呢?這跟「二十四節氣」的計算方式有關。農曆規定每個月至少要有一個「中氣」,如果某個月份沒有中氣,就會被設為閏月。1990年的農曆五月之後剛好遇到這種情況,所以就把多出來的那個月叫做「閏五月」。
這裡幫大家整理1990年前後幾年的閏月情況,比較容易理解:
年份 | 閏月月份 | 特別說明 |
---|---|---|
1987年 | 閏六月 | 夏季特別長的一年 |
1990年 | 閏五月 | 端午節後又一個五月 |
1993年 | 閏三月 | 清明節後天氣變化明顯 |
1995年 | 閏八月 | 中秋節後又一個八月 |
農曆閏月的計算其實蠻複雜的,要考慮到太陽黃經、月球運行等天文數據。台灣老一輩的人常說「三年一閏,好歹照輪」,但實際上是19年會有7個閏月,這個叫做「默冬章」。像1990年那次閏五月,下次類似的閏月就要等到2009年了。
現在雖然大家都用手機看農曆,但知道這些傳統曆法的小知識還是蠻有趣的。特別是台灣很多傳統節日、廟會活動還是照農曆來安排,像是遇到閏月的年份,有些祭祀活動的日期就會特別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