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颱風季又到了,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每次新聞報颱風時,都會提到「颱風顏色」這個詞?其實這是氣象局用來表示颱風強度的分級方式,用不同顏色讓民眾一眼就能知道這個颱風到底有多厲害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颱風顏色的分級標準,還有遇到不同顏色颱風時該怎麼應對才安全。
颱風顏色主要分為四種,從輕到重分別是藍色、黃色、橙色和紅色。藍色通常表示颱風外圍環流影響,風雨還不會太大;黃色就要開始注意了,可能會有明顯風雨;橙色和紅色就是真的要特別小心,尤其是紅色颱風,通常代表強烈颱風來襲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得更清楚:
颱風顏色 | 風力等級 | 可能影響 | 建議行動 |
---|---|---|---|
藍色 | 6-7級 | 間歇性風雨 | 檢查門窗是否牢固 |
黃色 | 8-9級 | 明顯風雨 | 避免外出,準備防災物品 |
橙色 | 10-11級 | 強風豪雨 | 盡量待在室內安全處 |
紅色 | 12級以上 | 極強風暴 | 絕對不要外出,遠離危險區域 |
記得去年那個紅色颱風來的時候,我家附近的樹倒了好幾棵,連路邊的招牌都被吹飛了。那時候真的能感受到颱風顏色的分級不是開玩笑的,紅色就是代表危險程度最高。現在只要看到氣象局發布紅色颱風警報,我都會提前把陽台的盆栽收進來,把車子移到安全的地方,還會多準備幾天的食物和飲用水。
颱風顏色除了看強度,也要注意它的路徑變化。有時候颱風明明離台灣還很遠,但氣象局已經先發布藍色警報,這是因為外圍環流可能會先影響到部分地區。像我住台北,有時候颱風從東部外海經過,雖然中心沒登陸,但北部還是會因為地形關係下起豪雨,這種時候就算只是藍色警報也不能掉以輕心。
最近颱風季又來啦,每次看到新聞跑馬燈出現不同顏色的颱風警報,你是不是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差在哪裡?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「颱風警報顏色代表什麼?3分鐘看懂警戒分級」,讓你在颱風天能夠快速掌握最新狀況,做好防災準備!
首先要知道,台灣的颱風警報總共分成4種顏色等級,從輕到重分別是白色、藍色、黃色和紅色。這些顏色可不是隨便定的喔,每個等級都代表不同的風雨強度和可能帶來的災害程度。像是白色警戒通常只是提醒大家要注意颱風動態,但如果是紅色警戒,那就表示風雨已經大到可能造成嚴重災害了。
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得很清楚,一看就懂:
警戒顏色 | 風力預測 | 降雨預測 | 建議行動 |
---|---|---|---|
白色 | 平均風力6級以下 | 無明顯降雨 | 注意颱風動向 |
藍色 | 平均風力6-7級 | 可能有大雨 | 檢查門窗、準備防災物品 |
黃色 | 平均風力8-9級 | 可能有大豪雨 | 避免外出、固定易墜物品 |
紅色 | 平均風力10級以上 | 可能出現超大豪雨 | 立即避難、停止所有戶外活動 |
特別要提醒的是,當發布黃色警戒時,很多縣市就會宣布停班停課了,這時候最好乖乖待在家裡比較安全。而紅色警戒通常表示颱風已經直接影響台灣,風雨會非常猛烈,可能造成停電、淹水等嚴重災情,一定要提高警覺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颱風警報的顏色會隨著颱風的強度和路徑隨時調整,所以即使一開始只是白色或藍色警戒,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升級。建議大家颱風期間要隨時關注氣象局的最新消息,手機也可以下載災防告警系統的APP,這樣才能即時收到最新的警戒資訊。
為什麼颱風警報要用顏色區分?原來跟這個有關!每次颱風來襲時,電視新聞跑馬燈總會出現不同顏色的警報,你知道這些顏色其實藏著重要訊息嗎?其實這種「顏色分級」是氣象局為了讓民眾快速理解颱風威脅程度特別設計的,就像交通號誌一樣直覺,不用看文字說明也能立刻知道現在該採取什麼行動。
颱風警報顏色主要分為四種,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警戒範圍和應變措施。舉例來說,當發布「黃色警報」時,表示颱風外圍環流可能帶來間歇性風雨,這時候就要開始檢查家裡門窗是否牢固;而「紅色警報」出現時,通常代表暴風圈即將或已經接觸陸地,這時候就真的該乖乖待在家裡別出門了。
警報顏色 | 風雨預估 | 建議行動 |
---|---|---|
綠色 | 輕微風雨 | 注意最新氣象資訊 |
黃色 | 間歇性強風豪雨 | 固定盆栽、檢查防災物品 |
橙色 | 持續性強風豪雨 | 避免外出、做好停電準備 |
紅色 | 劇烈風雨 | 待在堅固建築物內避難 |
這種顏色分級制度其實參考了國際通用的災害警示系統,特別是日本和美國的颱風預警做法。氣象局發現,比起純文字敘述,民眾對顏色辨識的反應速度更快,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,顏色能讓人瞬間理解危險程度。像是去年「海葵」颱風來襲時,很多阿公阿嬤就是看到電視變成紅色畫面,馬上就知道事情大條了,趕緊把孫子叫回家。
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不直接用風速或雨量來分級就好?實際上市場攤販、工地工人這些戶外工作者,根本沒時間仔細研究數字,但顏色一眼就能看懂。而且不同顏色會觸發相對應的防災機制,比如紅色警報發布後,各縣市就會啟動災害應變中心,學校也可能宣布停課,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。
颱風來襲時該看哪種顏色警報?台灣人必知常識
每次颱風要來的時候,電視新聞跟手機警報都會狂跳各種顏色的警示,到底這些花花綠綠的標誌代表什麼意思?其實台灣中央氣象署的颱風警報分級超簡單,只要記住顏色跟對應的風雨強度,就能快速判斷現在該不該出門買泡麵或是乖乖待在家。
先講最常見的三種顏色警報,依照嚴重程度分成:
警報顏色 | 風力等級 | 雨量預測 | 建議行動 |
---|---|---|---|
綠色 | 輕度颱風 | 局部大雨 | 檢查防災物品,避免山區活動 |
黃色 | 中度颱風 | 大豪雨以上 | 盡量不要外出,固定窗戶門板 |
紅色 | 強烈颱風 | 超大豪雨 | 絕對禁止外出,隨時準備撤離 |
特別要注意的是,有些縣市會因為地形關係單獨發布「紫色警報」,這代表可能會有破紀錄的瞬間強風或土石流風險,像宜蘭山區或台東海岸就常遇到。另外手機收到「國家級警報」時,不管什麼顏色都要立刻查看最新動態,因為那代表颱風眼可能正對著你家方向過來。
颱風天除了看顏色,也要養成習慣檢查氣象局的「風雨預報圖」,裡面會用深淺色塊標出未來6小時的降雨熱區。如果發現你家從綠色突然跳黃色,代表暴雨可能要來了,這時候連陽台曬衣服都很危險,更別說跑去超商搶物資。老一輩常說的「颱風尾最可怕」就是這種狀況,明明警報還沒升級,但實際風雨已經比預期強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