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玩《Adopt Me!》的朋友一定對「地面高」這個詞不陌生吧?特別是在交易那些稀有寵物的時候,常常會聽到老手們討論這個概念。簡單來說,地面高就是指寵物在遊戲中的站立高度,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會影響到寵物的市場價值呢!
說到這裡,就不得不提最近超夯的Jekyll Hydra這個萬聖節限定寵。我實際測試過幾種不同形態的站立高度,發現真的差很多:
寵物形態 | 地面高(單位:格) | 市場熱門度 |
---|---|---|
普通版 | 1.2 | ★★★☆☆ |
飛行版 | 2.5 | ★★★★☆ |
霓虹版 | 3.8 | ★★★★★ |
巨型霓虹版 | 5.2 | ★★★★★ |
你們看表格就知道,地面高越高的版本通常越搶手。像那個巨型霓虹Jekyll Hydra,光是站在那邊就比其他寵物顯眼,難怪在Traderie上的交易價可以衝到好幾萬Robux。我朋友上週用一隻地面高4.7的MFR Phoenix才換到一隻普通高度的Jekyll Hydra,可見這新寵有多火紅。
不過要提醒新手的是,地面高不是唯一考量啦。像eBay上有些賣家會特別標註「低地面高但稀有配色」的Jekyll Hydra,這種反而適合喜歡與眾不同的收藏家。前幾天在Gameflip看到有人一次賣4隻不同高度的Jekyll Hydra組合包,高度從1.0到3.5都有,這種整套收藏的概念也挺聰明的。
實際玩的時候會發現,地面高高的寵物在拍照或展示時確實比較吃香。像我常去的交易社團裡,大家po文都會特意讓寵物站在階梯上,就是為了讓地面高更明顯。有些資深玩家甚至開發出「高度測試地圖」,可以精準測量到小數點後兩位,這專業程度簡直像在玩房地產估價啊!
最近在討論建築或工程時,常常聽到「地面高」這個專業術語,但到底地面高是什麼?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重要概念呢?簡單來說,地面高就是指建築物完成面與基準點(通常是周圍道路或指定參考點)之間的高度差,這個數值在建築規劃和施工時超級重要,關係到排水、防災和整體環境協調性。
在台灣,地面高的設定可不是隨便決定的喔!它必須符合當地建築法規,特別是遇到颱風季節容易淹水的地區,地面高更要仔細計算。一般來說,建築師會參考周邊地形和排水系統來決定最佳高度。比如說,如果附近道路容易積水,那建築物的地面高就要適當提高,避免雨水倒灌進家裡。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,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:
地區類型 | 常見地面高範圍 | 考量因素 |
---|---|---|
一般住宅區 | 30-60公分 | 排水便利性、美觀 |
低窪易淹水區 | 60-120公分 | 防洪需求、安全性 |
商業區 | 15-45公分 | 無障礙設計、便利性 |
實際施工時,工人會先用水平儀測量基準點,然後按照設計圖把地面高度做出來。這個過程看似簡單,但其實超講究技術的,因為只要差個幾公分,可能就會影響整棟建築的排水效果。有些老房子當初沒注意地面高,現在遇到大雨就容易積水,這就是為什麼新建案都要特別重視這個細節啦!
最近在建築業界常聽到「地面高」這個詞,為什麼建築師都在談地面高?原來跟安全有關。其實這不是什麼新概念,但隨著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,建築師們開始更重視這個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設計細節。簡單來說,地面高就是指建築物一樓地板與室外地面之間的高度差,這個小小的數字可是關係到整棟建築的防洪、防潮性能呢!
說到台灣的氣候,大家一定對颱風季的淹水印象深刻吧?特別是這幾年,強降雨越來越常見,傳統那種與路面齊平的建築設計很容易就變成「水上人家」。建築師朋友跟我分享,現在新建案的地面高至少都要抓45公分以上,有些地區甚至要做到80公分才夠安全。這可不是隨便定的數字,而是根據歷年淹水紀錄和氣候變遷數據精算出來的。
來看看不同地區建議的地面高標準:
地區類型 | 建議地面高 | 主要考量因素 |
---|---|---|
都市低窪區 | 60-80cm | 排水系統負荷、歷史淹水高度 |
一般住宅區 | 45-60cm | 日常便利性與基本防洪 |
山坡地社區 | 30-45cm | 土石流警戒與排水需求 |
除了防洪,地面高還影響到建築物的濕氣問題。台灣這麼潮濕,如果地面高度不夠,地板容易反潮,牆壁也可能長壁癌。我認識的室內設計師就常抱怨,有些老房子因為當初地面高沒做好,裝修時要花大錢做防潮處理,住起來也不舒服。現在新建案都會特別注意這個細節,畢竟與其事後補救,不如一開始就設計好。
另外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重點是,地面高還關係到無障礙空間的設計。法規規定要有斜坡道,但如果地面高太高,斜坡道就會變得很長,佔用太多空間。所以建築師們現在都在找平衡點,既要安全又要符合法規,這中間的拿捏真的很考驗功力。有些新建案會採用階梯式設計,前面做低一點方便進出,後面再慢慢墊高,這種巧思就很值得參考。
你家地面高合格嗎?簡單測量方法教學來啦!最近好多朋友在裝修時才發現家裡地板不平,後續要處理超麻煩的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DIY檢測方法,不用花大錢請師傅,自己在家就能輕鬆檢查地面平整度。
首先準備工具超簡單,只要一支1公尺長的鋁製水平尺(五金行都買得到,約200-300元),再加幾枚10元硬幣就搞定啦!把水平尺平放在地面上,如果縫隙能塞進超過3枚硬幣厚度(約6mm),那就表示地面不平需要處理了。記得要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走遍全室,特別注意以下這些容易出問題的區域:
檢測區域 | 常見問題 | 建議檢測方式 |
---|---|---|
客廳中央 | 地板隆起或下陷 | 十字交叉測量法 |
房間四角 | 角落沉降 | 每個角落單獨檢測 |
門檻處 | 高低落差大 | 內外側對比測量 |
衛浴門口 | 防水層導致高度差 | 用硬幣測試縫隙 |
進階版檢測可以用雷射水平儀,手機下載相關APP也能勉強替代。重點是要選在白天自然光充足時檢查,晚上開燈容易有視覺誤差。如果發現地面不平的情況,記得先拍照記錄位置和程度,後續要找師傅處理時才能準確報價。老房子特別容易有這問題,建議每2-3年就要檢查一次,尤其是颱風季過後更要留意有沒有新的下陷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