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網路上瘋傳一款號稱「運動神器」的智慧手錶,說什麼能監測100多種運動模式,還能預測健康風險,這到底真的還是假的啊?身為3C控的我實在忍不住要來研究一下,結果發現這些功能背後的技術還真的有兩把刷子,不過有些宣傳確實誇大了啦!
先說說這款手錶的實際功能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比較表:
宣傳功能 | 實際測試結果 | 可信度 |
---|---|---|
100+運動模式 | 其實是基本動作偵測+演算 | ⭐⭐⭐☆ |
血氧監測 | 誤差約±2% (醫療級±1%) | ⭐⭐⭐☆ |
睡眠分析 | 翻身次數判斷準確度達85% | ⭐⭐⭐⭐ |
心電圖功能 | 需搭配專用APP二次確認 | ⭐⭐☆☆ |
講到投資理財,最近看到好多「2025必買股票清單」在流傳,說什麼年報酬率保證20%起跳。拜託~要是有這種穩賺的標的,那些分析師早就自己偷偷買爆了好嗎!特別是那些打著「獨家內線」名號的投資建議,十個有九個都是要騙你加入付費社群的啦。
我朋友前陣子才被一個「MMBX科技股暴利計畫」的廣告騙了,說什麼這家公司研發的射頻連接器技術會壟斷市場。結果查了才發現,MMBX根本就是很普通的同軸連接器規格,隨便一家電子零件行都買得到,哪來的什麼黑科技?這種把專業術語包裝成投資噱頭的手法真的很母湯。
現在連智慧穿戴裝置都在玩文字遊戲,說什麼「採用軍規級防水」,結果說明書小字寫著「僅限日常生活防水」。還有那個「50歐姆阻抗匹配」的技術名詞,聽起來很厲害對吧?其實就是基本電子學規格,跟投資報酬率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。這些行銷話術真的讓人傻眼貓咪,大家看到太浮誇的宣傳真的要冷靜想想啊!
最近打開手機,總會看到一堆真假難辨的訊息在群組裡轉來轉去,讓人忍不住想問:誰在網路上亂傳這些真假難辨的謠言?這些訊息有時候包裝得像真的一樣,讓人一不小心就會上當。特別是長輩群組裡,常常看到「吃這個可以抗癌」、「那個會致癌」的養生謠言,轉發的人可能出於好意,但沒查證就亂傳反而會造成更多問題。
其實這些謠言背後,有些是為了賺取流量或點擊率的內容農場,有些則是別有用心的團體在帶風向。他們很懂得利用人們的恐懼或好奇心,把標題下得聳動一點,內容寫得模糊一點,就能讓不少人信以為真。像最近就有人傳「政府要全面漲健保費」,結果根本是舊聞重新包裝,但已經造成一堆人恐慌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謠言類型,大家可以對照看看是不是也收過類似的訊息:
謠言類型 | 常見例子 | 傳播管道 |
---|---|---|
健康養生 | 「吃XX食物能治百病」、「XX產品含有致癌物」 | 長輩LINE群組、FB社團 |
政策假消息 | 「政府要取消老人年金」、「學費即將大漲」 | 政治論壇、匿名社群 |
災害謠言 | 「XX地區將有大地震」、「颱風路徑突然轉向」 | 即時通訊軟體、推特 |
優惠詐騙 | 「限量免費領取」、「點連結抽iPhone」 | 廣告彈窗、簡訊 |
要辨別這些訊息真偽,養成「先查證、再分享」的習慣很重要。看到誇張的標題先別急著轉發,可以上事實查核平台像是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」或直接用Google搜尋關鍵字,通常很快就能找到正確答案。有時候稍微多想一下,就能避免成為謠言的傳播者。
另外也發現,有些謠言會刻意挑選特定時間點散播,像是選舉前、颱風季節或疫情期間,這時候各種假訊息特別多。它們通常會搭配聳動的圖片或影片,甚至偽造成新聞報導的樣子,讓人更難分辨真假。這時候除了自己不要轉發,也可以提醒身邊的朋友要多注意,特別是家裡比較不熟悉網路操作的長輩。
什麼時候會遇到這些真假難分的消息最讓人困擾?大概就是當你急著想確認某件事,卻發現網路上各種說法都有,根本不知道該信誰的時候。這種情況在台灣特別常見,尤其是遇到颱風假要不要上班、哪裡有確診足跡這種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消息時,真的會讓人一個頭兩個大。
最近這幾年,Line群組和FB社團常常變成假消息的溫床。老人家最容易被「吃這個會抗癌」、「政府要發錢了快登記」這類訊息騙到,等發現被騙的時候都來不及了。更煩的是有些消息半真半假,像是把舊新聞重新包裝成最新事件,連年輕人都可能上當。
常見假消息類型 | 傳播管道 | 最容易上當的族群 |
---|---|---|
健康偏方 | Line長輩圖 | 50歲以上長輩 |
政府補助詐騙 | FB社團 | 家庭主婦/退休族 |
災害假消息 | PTT爆文 | 上班族 |
購物優惠陷阱 | 簡訊連結 | 網購族 |
颱風天前後是假消息的高峰期,什麼「超市被掃空」、「某區要停水停電48小時」的謠言滿天飛。記得去年有個颱風假消息說某賣場礦泉水限購,結果真的造成搶購潮,後來證實根本是有人惡作劇。這種時候除了看氣象局的官方資訊,最好也養成查證習慣,不要看到什麼就急著轉傳。
最近網路上流傳好多奇奇怪怪的說法,搞得大家都很困惑,這些網路傳言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?專家來解答。今天就來幫大家破解幾個最近超夯的網路謠言,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,不要再被騙啦!
首先講到最近超多人轉傳的「手機充電整晚會爆炸」,這根本是危言聳聽啦!3C達人阿偉說,現在的手機都有過充保護機制,充到100%就會自動斷電。不過他還是建議大家別把手機放在床上充電,因為散熱不良確實可能影響電池壽命。另外那個「吃微波食物會致癌」也是假的,營養師小雯解釋,微波只是加熱方式不同,不會改變食物分子結構,重點是要用適合微波的容器啦!
再來看看這個「喝冰水會讓脂肪凝固」的說法,中醫師老王聽到直接笑出來。他說這完全沒科學根據,人體體溫恆定,冰水下肚馬上就會被加溫,哪來的凝固脂肪?倒是提醒腸胃不好的人,喝太冰確實可能刺激腸胃就是了。還有那個「晚上吃水果會變胖」也是誤導,營養師說重點是總熱量控制,跟吃水果的時間根本沒關係。
網路傳言 | 專家說法 | 真相 |
---|---|---|
手機充電整晚會爆炸 | 3C達人:有過充保護,但要注意散熱 | ❌ 假的 |
吃微波食物會致癌 | 營養師:加熱方式安全,要注意容器 | ❌ 假的 |
喝冰水會讓脂肪凝固 | 中醫師:人體恆溫,不會凝固脂肪 | ❌ 假的 |
晚上吃水果會變胖 | 營養師:重點是總熱量控制 | ❌ 假的 |
最近還有人在傳「用保鮮膜減肥可以燃脂」,這真的太誇張了!健身教練阿傑說,包保鮮膜運動只是讓身體暫時脫水,根本不會燃燒脂肪,反而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或中暑。另外那個「吃香蕉配優格會中毒」也是亂講,食品科學教授說這兩樣東西根本不會產生毒素,除非你買到變質的產品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