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目錄
穿心颱:一個讓台灣人聞風喪膽的名詞
穿心颱,一個對台灣人來説充滿恐懼的詞彙。它指的是颱風路徑直接穿過台灣,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。
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定義,穿心颱是指颱風中心經過台灣本島範圍,或是非常靠近台灣本島,造成全島性強風豪雨的颱風。 這些颱風通常會帶來強勁的風力、暴雨和高漲的浪潮,對台灣造成嚴重的損失。
歷史上,台灣曾經遭受過許多穿心颱的襲擊,其中最著名的包括:
- 1959年八七水災:由葛樂禮颱風造成,造成近千人死亡。
- 1977年葛樂禮颱風:造成超過200人死亡。
- 1996年賀伯颱風:造成超過100人死亡。
- 2009年莫拉克颱風:造成超過600人死亡。
這些穿心颱都對台灣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,是台灣人心中永遠的痛。
穿心颱的預測和防範
由於穿心颱的破壞力巨大,因此預測和防範穿心颱就顯得格外重要。中央氣象局會密切追蹤颱風動態,並發布颱風警報,提醒民眾做好防颱準備。
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防範穿心颱:
- 隨時關注氣象局的颱風資訊。
- 準備好防颱物資,例如糧食、飲用水、手電筒、電池等。
- 加固門窗,清理排水溝,防止淹水。
- 根據氣象局指示,做好撤離準備。
穿心颱帶來的警示
穿心颱的頻繁發生,提醒我們台灣位處颱風頻繁的區域,必須做好防颱準備。平時應加強防災意識,學習防災知識和技能,才能在颱風來襲時將損失降到最低。
穿心颱的相關資料
資料項目 | 資料內容 |
---|---|
穿心颱的定義 | 颱風中心經過台灣本島範圍,或是非常靠近台灣本島,造成全島性強風豪雨的颱風。 |
台灣歷史上著名的穿心颱 | 八七水災 (葛樂禮颱風)、葛樂禮颱風、賀伯颱風、莫拉克颱風 |
防範穿心颱的方法 | 關注氣象局資訊、準備防颱物資、加固門窗、做好撤離準備 |
穿心颱帶來的警示 | 台灣位處颱風頻繁的區域,必須做好防颱準備。 |
參考資料
-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
- 壹新聞
- ETtoday 新聞雲
- Yahoo奇摩新聞
- 鳴人堂
穿心颱來襲,誰最容易受影響?探討台灣各地區的風險程度
誰最容易受穿心颱影響?探討台灣各地區的風險程度
每年的颱風季節,台灣總是首當其衝。其中,穿心颱因其橫掃全島的特性,造成更廣泛的影響。究竟誰最容易受穿心颱影響?本文將探討不同地區的風險程度,希望能幫助大家做好防災準備。
穿心颱的風險:因地理位置而異
穿心颱是指由東部海域生成,橫掃台灣本島後,再由西部海域離開的颱風路徑。由於其移動路徑橫跨全台,因此各個地區都會受到影響。然而,受地形和發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,各地的風險程度仍有所不同。
地區 | 風險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東部 | 風險最高 | 首當其衝,直接承受颱風正面吹襲,降雨量大,容易發生山崩、土石流等災害。 |
中部 | 風險較高 | 受地形影響,易形成地形雨,降雨量大,容易積水。 |
南部 | 風險中等 | 相對東部和中部,降雨量稍小,但仍需注意強風和暴雨帶來的影響。 |
北部 | 風險較低 | 受地形保護,降雨量相對較小,但仍需注意北部山區可能發生的災害。 |
防災準備:因地制宜,做好防範
東部:
- 加強山區防洪排水的硬體建設
- 定期巡視山區,檢查土壤鬆弛程度
- 提前疏散山區居民至安全地點
中部:
- 清理排水溝渠,避免積水
- 加強水庫的管理和控制
- 提前儲備救災物資
南部:
- 做好防風措施,加固門窗
- 提前儲備食物和飲用水
- 注意強風和暴雨可能造成的交通阻斷
北部:
- 注意山區可能發生的災害
- 做好防風措施,加固門窗
- 提前儲備食物和飲用水
透過瞭解不同地區的風險程度,並做好相應的防災準備,才能有效降低穿心颱帶來的災害損失。
誰負責預報穿心颱?瞭解氣象單位的工作流程
誰負責預報穿心颱? 答案是:中央氣象局。
颱風預報並非單打獨鬥,中央氣象局肩負著重責大任。透過精密儀器和專業分析,氣象局團隊日以繼夜監測,分析颱風動向,並發佈警報。他們的工作流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步驟:
- 資料收集:氣象局利用衞星雲圖、地面觀測站數據、雷達、探空等工具,持續監測颱風動態,包括位置、強度、移動方向和速度。
- 分析預測:氣象預報員會根據收集到的資料,利用電腦輔助預報系統進行分析和模擬,預測颱風未來的發展和路徑。
- 警報發佈:根據預測結果,氣象局會發佈不同的颱風警報,提醒民眾做好防颱準備。警報分為四種:熱帶性低氣壓特報、陸上颱風警報、海上颱風警報、強颱風警報。
- 持續追蹤:氣象局會持續追蹤颱風動態,隨時更新預報和警報資訊,確保民眾掌握最新情況。
除了上述步驟,氣象局也會與國際氣象組織合作,分享資料並進行共同預測,提升預報的準確性。
表格: 穿心颱的預報工作流程
步驟 | 工作內容 |
---|---|
資料收集 | 使用雷達、衞星雲圖、地面觀測站等工具監測颱風 |
分析預測 | 利用電腦輔助預報系統分析資料,預測颱風路徑和強度 |
警報發佈 | 依照預測結果發佈不同等級的警報 |
持續追蹤 | 持續監控颱風動態,更新預報和警報 |
參考資料
- 中央氣象局: >
- 颱風警報種類: >
穿心颱:字面含義與背後真相
隨著氣象資訊越發普及,人們逐漸熟悉了各種颱風術語,其中「穿心颱」尤為引人注目。然而,你知道「穿心颱」的真正含義嗎?它是否真的會造成如同字面般穿透島嶼的毀滅性打擊?
穿心颱的字面含義:
「穿心颱」一詞源於其路徑特徵,指的是颱風路徑恰好穿越台灣本島,並在台灣南北兩端登陸。由於颱風中心會橫掃整個島嶼,因此被形象地稱為「穿心」。
穿心颱的實際影響:
雖然「穿心颱」的字面含義令人擔憂,但實際上,穿心颱並非總是造成巨大災害。其影響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,包括颱風本身的強度、登陸位置、移動速度以及與其他氣象系統的交互作用等。
實際上,歷史上著名的「穿心颱」並不多見,例如 1959 年的「八七水災」和 2009 年的「莫拉克颱風」。這兩次颱風都造成嚴重的洪水和山崩,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穿心颱的應對措施:
面對「穿心颱」的威脅,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- 密切關注氣象資訊: 及時瞭解颱風的動態,包括路徑、強度和登陸時間等。
- 做好防災準備: 儲備充足的食物、飲用水和應急物資,並準備好必要的避險措施。
- 聽從政府指揮: 遵守政府發佈的各項指令,及時撤離危險區域,確保自身安全。
穿心颱的科學解讀:
「穿心颱」的稱呼帶有強烈的恐懼意味,但它並非一種科學術語。氣象學上,並不存在「穿心颱」這一專有名詞。颱風的命名和分類主要根據其強度、風速和路徑等因素進行。
總結:
「穿心颱」的字面含義容易引起恐慌,但實際上,其影響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。做好充分的防災準備和科學應對措施,才能有效降低颱風災害的風險。同時,我們也應理性看待「穿心颱」的稱呼,避免過度恐慌。
穿心颱與其他颱風類型比較
颱風類型 | 路徑特徵 | 影響程度 | 歷史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穿心颱 | 穿越台灣本島,南北兩端登陸 | 影響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 | 1959 年「八七水災」、2009 年「莫拉克颱風」 |
橫掃型颱風 | 沿台灣東部或西部海岸線移動,造成強風豪雨 | 影響程度取決於颱風強度和移動速度 | 2016 年「尼伯特颱風」 |
環流型颱風 | 在台灣附近海域滯留,造成持續性降雨 | 影響程度取決於滯留時間和降雨量 | 2019 年「利奇馬颱風」 |
參考資料:
-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
- 鳴人堂
- Yahoo奇摩新聞
- ETtoday新聞雲
- 生活資訊網
- 香港天文台
- 維基百科
表格:
颱風類型 | 路徑特徵 | 影響程度 | 歷史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穿心颱 | 穿越台灣本島 | 影響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 | 1959 年「八七水災」、2009 年「莫拉克颱風」 |
橫掃型颱風 | 沿台灣東部或西部海岸線移動 | 影響程度取決於颱風強度和移動速度 | 2016 年「尼伯特颱風」 |
環流型颱風 | 在台灣附近海域滯留 | 影響程度取決於滯留時間和降雨量 | 2019 年「利奇馬颱風」 |
穿心颱意思:解析穿心颱的形成與影響
穿心颱,又稱為「中心穿過地形」的颱風,意指颱風中心直接穿越台灣本島或其附近陸地。由於台灣地形狹長,一旦遭遇穿心颱,將會導致全台各地受到強風豪雨的侵襲,造成嚴重的災害。
穿心颱形成的原因
穿心颱的形成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:
- 颱風路徑: 當颱風路徑正好經過台灣上空,並直接穿越地形時,便會形成穿心颱。
- 地形影響: 台灣地形狹長,山脈縱貫南北,容易阻擋颱風前進,造成其路徑發生變化,進而增加穿心颱發生的機率。
穿心颱的影響
穿心颱帶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:
影響 | 説明 |
---|---|
強風豪雨 | 風速可達17級以上,降雨量可達數百毫米,造成山洪暴發、土石流等災害 |
電力中斷 | 強風吹倒電線桿或損壞變電設備,導致大範圍停電 |
交通中斷 | 道路坍方、橋樑損毀,造成交通阻塞或阻斷 |
農作物損害 | 強風豪雨導致農作物倒伏或受損 |
台灣歷年穿心颱造成的災害
台灣歷史上曾遭遇過多次穿心颱,造成嚴重的災害。以下列舉幾個例子:
- 2009年 莫拉克颱風: 造成681人死亡,是台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風災。
- 2001年 桃芝颱風: 造成87人死亡,超過2萬間房屋損毀。
- 1996年賀伯颱風: 造成50人死亡,超過10萬間房屋受損。
如何預防穿心颱的災害
- 關注氣象局的颱風資訊,及早做好防颱準備。
- 做好防災儲備,準備充足的食物、飲水、藥品等物資。
- 加強房屋的防颱措施,例如加固門窗、清理排水溝等。
- 瞭解避難路線,必要時前往安全的避難場所。
穿心颱的影響不容小覷,做好防災準備,才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。